我國已構成22大類工程機械產品,成為產品類別和品種最完全的國家之一。現在,已在江蘇、湖南、山東、廣西等地構成了一批規劃效應顯著、產業鏈帶動性強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根據我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的2022年工程機械職業首要產品銷售快報來看,國內銷量全體呈現飽和態勢,而在國際商場中低范疇,根本堅持了穩定的出口量。據專業人士分析,未來工程機械職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將加快職業轉型。與外國中高端競品相比,我國工程機械職業全體的自動化水平較低,仍舊遵從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循規蹈矩的布局開展;企業在產品信息化體系、整合優化制作執行體系、經營辦理體系方面更新速度稍慢,導致與國外競品設備對標中在智能化范疇屢遭波折。
?
國內工程機械職業中有一半的企業,已具備了智能化制作的認識,但大多仍停留在研討和張望階段。而在已進行了智能化改造的企業傍邊,大部分只完成了智能化制作的單項覆蓋,尚處在全車間智能化改造的過渡期中,只有頭部企業正處于智能化制作技能的突破時期,其間三一重工、徐工等頭部企業,其智能化建設現已走在了職業前列。
工程機械職業與數字領航
根據工信部公示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能與制作業交融開展試點演示項目名單,在本年首次提出的“數字領航”方向,共有8家配備制作企業入選,其間就包括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
早在2019年,中聯重科成功研發了5G長途遙控挖掘機,使用5G高速率、大寬帶、低時延的特性,實現了長途操控挖掘機。中聯重科在5G技能與工程機械設備交融方面,5G長途操控挖掘機械、塔機、泵車等多款設備都取得用戶的好評。
鏤空臂架技能、碳纖維砼管、人機語音交互等智能化功用、塔機ETI智控體系,等等,一系列前沿技能不乏其人,非常符合中聯重科低調務實的氣質以及科研院所孵化而來的雄厚的研發實力。
而在新能源技能的運用方面,中聯重科一直走在職業前列。中聯重科的純電動汽車起重機,除了采用新能源技能外,通過融入了機器視覺、人工智能和5G通訊技能,讓它成為了“有眼睛、會考慮”的起重機,可以實現一鍵吊裝等智能化功用,讓“小白人士”也可以進行吊裝作業。
三一集團近年來抱著"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決心和氣魄,堅持不懈地推進數智化轉型,依托樹根互聯工業互聯網操作體系,構建了“智能產品”、“智能制作”、“智能運營”三類智能場景,以數智化重構并驅動事務開展,提高企業全體數智化才能與核心競爭力。
作為公司榜首大戰略,三一集團的數智化戰略可概括為“1+5”:“1”指一把手躬身入局,“5”代表轉型的五個抓手——電動化智能化、流程四化、八大軟件應用、數據采集應用、燈塔工廠。
其間,“燈塔工廠”方面,三一集團已成功誕生了全球重工職業僅有的兩家國際燈塔工廠:北京樁機工廠、長沙18號廠房,以及我國工程機械職業首座海外“燈塔工廠”——印尼工廠,不斷輸出我國智能制作轉型晉級的新技能、新實踐與新經驗。
展望2023,能否連續職業高增加態勢?
眾所周知,工程機械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職業,一旦呈現經濟復蘇的信號,工程機械公司是有很強的成績增加預期的,與經濟周期嚴密相連。
從全球需求來看,工程機械職業的高增加正在放緩,短期來看并不達觀。全球工程機械商場總量在2019年達到歷史上的高峰。2019年,我國商場占24%,僅次于北美。2020年,全球首要商場僅我國在上升,其他國家商場回落,價值占比超越30%。從增速來看,我國工程機械設備保有量自2010年的447萬臺增加到2020年的830~899萬臺,增加率3.44%,結合近年數據來看的話,增速有顯著放緩的趨勢。
原因很簡單,因為其本質上工程機械的需求和兩個因素相關:一個是自身設備的更新周期,另一個是經濟周期尤其是基建、房地產等出資周期。以挖掘機為例,因為2008-2011年大規劃刺激經濟,土木工程海量增加直接帶動工程機械需求迎來爆發性增加。挖掘機從2008年的不到8萬臺大幅增加至2011年的17萬臺以上。后來方針轉向,工程機械需求一路下滑,至2015年挖掘機全國銷量僅5萬臺,較2011年下滑70%。但在2016年,新一輪方針刺激疊加設備的更新換代需求,工程機械職業又開端爆發式增加,2020年的銷量現已漲到了32萬臺以上。
2023年商場環境又開端有了新的變化,不管是基建還是房地產的出資,相對來說都有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一方面基建受制于地方債務的束縛,再加上自身規劃現已相當龐大和完善,增量商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房地產商場現已進入“白銀”年代,逐漸開端向“黑鐵”年代挺進,未來新房施工需求全體來看是相對萎縮的,所以結合兩大商場現狀來看,工程機械職業和大多數周期性職業一樣正在邁向落日產業,只不過是這個落日什么時候到來的問題。
但仔細研討你會發現,從供應來看,工程機械和其他職業相比較,是有必定的“護城河”。首先工程機械并不像光刻機類大型專用設備,極度依賴少數B端客戶,相對來說其客戶散布比較渙散,這就使具有品牌效應企業在職業下行周期依然活得很潤澤,提高自己產品在職業占有率;其次工程機械歸于大型工業制作業,盡管技能含量沒有光刻機類高新技能企業高,但對本錢操控、流程辦理和規劃效應要求比較高,有利于頭部企業,也有利于企業參加海外商場。
隨著我國自主創新之路越走越遠,國內的很多機械設備公司現已開端具有挑戰國際巨子的才能。在工程機械范疇,三一重工、徐工機械等國內主機廠市占率不斷提高,現已在逐漸替代卡特彼勒、小松等歐美日主機廠商的商場地位。包括恒立液壓、艾迪精細等公司也在逐漸挑戰KYB、川崎重工、力士樂等傳統國際巨子。
國內的優勢首要兩點:一是國內有著最完全的產業鏈配套優勢。我國工程機械品種繁多,是全球工程機械產品類別、產品品種最完全的國家之一,具有20大類,109組,450種機型,1090個系列,上萬個型號的產品設備。二是國內工程師盈利。在曩昔十年,我國累計畢業近7000萬的大學畢業生,500萬以上的研討生。截至2020年,我國的R&D人員(研發與實驗開展人員)的數量國際榜首,相關的經費投入國際第二,專利排名國際第二。但海外事務占比還很低,90%成績支撐都來源于國內事務,假如未來中企能在國際商場爭奪海外企業份額的話,將會有望打破職業周期魔咒。
歸納來說,工程機械職業在大周期職業中歸于供需格局相對較好的職業。一方面需求穩中有增,尤其是海外商場。另一方面供應端也有必定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