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訪我國的目標”。這是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此次訪華前,發表在德國《法蘭克福陳述》署名文章的標題。文章特意強調,“我國仍然是德國和歐洲重要的經濟和貿易同伴。我們不想‘脫鉤’,不想與我國脫鉤。”
?
德企隨行經貿合作成中德關系‘壓艙石’
“經貿是壓艙石。”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成都研究院院長馮曉虎看來,身為近三年來歐盟首位訪華的政府首腦,表明了朔爾茨作為政府總理主導德國外交政策,堅持與我國友好合作的毅力。
此次隨朔爾茨訪華的還有12位德企高管組成的“奢華”經貿團,包括大眾轎車總裁奧博穆(Oliver Blume)、西門子總裁傅樂仁(Roland Busch)和巴斯夫歐洲公司履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Martin Brudermüller)等。其間,“拜恩泰科(BioNtech)”公司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該公司是德國當今最炙手可熱的生物醫藥新技術公司明星,2008年樹立,2020年與美國輝瑞和我國復星醫藥合作開發新冠疫苗成功。拜恩泰科與眾多在我國運營幾十年的大型跨國公司一同隨行,表明德國政府期望中德經貿合作向新技術新產品轉移的意向。”馮曉虎說道。
據最新數據顯現,德國10月制作業PMI終值下修至45.1,低于市場預期的45.7;10月通脹率從9月的10%升至10.4%,升幅不大,但仍然堅持上升勢頭。
“總體而言,德國近期經濟仍然向好。而我國市場在其間發揮了不可忽視的效果。”馮曉虎彌補說,“現在,我國仍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歷國,德國從我國的進口額為133億歐元,德國對我國出口額為94億歐元。我國仍然是德國的單一經濟體最大同伴。”
中德經貿合作遠景廣闊潛力巨大
如今,距離俄羅斯中止經過“北溪一號”向德國運送天然氣現已曩昔兩個月。在高企的能源價格和制作價格“雙核”沖擊下,有關德國民眾無力支付能源賬單、德國工業加快外流等音訊引發大量關注。
“從俄羅斯進口廉價能源與原材料,加工后銷往我國,這是曩昔二三十年德國經濟成功的秘密。”馮曉虎分析稱,由于歐俄關系在短中期無法回暖,假如再失去我國這個最大的市場,西歐經濟會像德國聞名經濟研究院ifo預言的那樣“去工業化”,西歐將變成“第三世界”。“這就是大眾轎車不顧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與德國外長的強烈對立,一定要在我國擴展出資的原因。”
據美國咨詢公司榮鼎集團9月發布的一份陳述顯現,德國是歐洲在華企業出資最大來歷國,2021年新增出資占比高達46%。德國在華直接出資有70%集中在轎車、電子零配件、化工、工業設備、制藥及生物技術。
談及我國的優勢,馮曉虎強調,出資者最垂青的區位優勢是安全性、收益性和活動性。比方,我國具有相當完備的出資維護、大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完整的工業類別,資本收益性就得到充分保障。另外,合法合規的外資活動在我國也未出過大問題,其活動性位居全球前列。
“假如認為朔爾茨訪華只是為德國產品尋覓市場,就低估了這次訪華的意義。”馮曉虎認為,中德兩個經濟體在很多范疇都有很強的合作潛力,比方氣候變化的范疇、貿易關系、出資及文明與科學范疇等。兩邊需求堅持對話,在樹立信賴的基礎上,方能取得更豐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