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協作是中德關系開展的壓艙石,站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深化中德經貿協作值得期待。
務實協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當時世界經濟面對復雜局面,市場主體之間的經貿往來對支撐中德兩國經濟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據報道,一個由很多德國企業負責人組成的商業代表團隨同朔爾茨總理訪華,成員包含大眾轎車、寶馬、西門子、默克醫藥、德意志銀行以及巴斯夫等很多德國大型企業負責人。這些企業長期以來在我國都有龐大的出資,也獲利頗豐。
現在正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我國世界進口博覽會上,德國企業也備受關注。據報道,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德國工業巨頭蒂森克虜伯今年以集團方式參加進博會。蒂森克虜伯近年來在華不斷加大出資和研制力度,活躍拓寬可持續開展事務,希望經過進博會增強在我國市場的品牌認知,展示多元事務,進一步拓寬與我國協作同伴的全方位協作。
中德都是世界首要經濟體,互為重要協作同伴,我國已接連6年成為德國最大交易同伴,德國接連47年成為我國在歐洲的最大交易同伴。現在,5000多家德企在華出資興業,2000多家中企在德生產經營。中德兩國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對華出口為德國發明近百萬個工作崗位,在華德企成為我國經濟開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經貿協作為兩國企業和公民帶來了巨大的盈利福祉。
最新數據顯現,今年1-9月中德交易額達1736億美元,德國對華實際出資增加114.3%。到現在,雙向出資存量超越550億美元。
我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春頂對世界商報記者表明,中德同為制造業大國和交易大國,在制造業層次和水平上具有差異性,因而兩國制造業協作的互補性大于競爭性,有著良好的協作前景。近年來,中德交易穩步向前,兩國經貿協作具有良好的根底。具體來說,德國在高端制造范疇的產品出口以及對我國的出資具有優勢,比方轎車及零配件、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等;而在電氣設備和機械設備、光學儀器、家具燈具等我國對德國的出口首要產品上,兩邊協作仍然具有巨大潛力。
具有廣泛協作空間
作為亞歐大陸兩端最大經濟體,中德兩國關系遠遠超出雙邊范疇,在保護多邊主義和自由交易、應對疫情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方面有著廣泛一起的利益,擔負一起責任。
朔爾茨總理在會談中表明,我國是德國和歐洲的重要經貿同伴,德方堅決支撐交易自由化,支撐經濟全球化,反對“脫鉤”,愿同中方持續深化經貿協作,支撐兩國企業相互赴對方開展出資協作。
李春頂表明,德國是歐盟經濟總量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中歐協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德協作無疑將夯實中歐協作根底,助力我國與歐盟更好地構建和開展經貿關系。我國和歐盟又是全球經濟總量名列前茅的重要經濟體,中歐經貿協作必然有益于世界經濟的增加。
業界也普遍認為,根據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協作潛力大,中德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復蘇經濟、開展先進制造業、推進服務交易、提速綠色與數字經濟、應對氣候變化、一起推動交易出資自由化便利化等很多范疇具有廣泛的協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