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國與馬來西亞經貿協作不斷深化的生動描寫。2012年4月1日,我國—馬來西亞欽州工業園(以下簡稱中馬欽州工業園)在北部灣畔發動建造;次年,與其隔海相望的“姊妹園”馬來西亞—我國關丹工業園開園,創始中馬“兩國雙園”世界協作新形式。
十年來,“雙園”從昔日荒地蛻變為現代化世界園區,正在建成“我國—東盟協作示范區”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
協同共建跨境工業鏈
在馬來西亞,完結孵育使命的燕窩被燕農摘下,送往毛燕處理中心預處理后,搭乘航班前往我國首個毛燕首發進入地——中馬欽州工業園的燕窩加工交易基地。毛燕通過泡發、挑毛、定型、烘干、滅菌、包裝、檢測等工序后,加工成各種燕窩產品并貼上溯源碼標簽,銷往我國各地市場。
該燕窩加工交易基地已入駐燕窩出產加工企業14家,其間11家獲我國海關總署同意毛燕加工資質,占全國總數(15家)的三分之二。
我國(廣西)自在交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管理委員會、中馬欽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祥介紹,園區完成馬來西亞毛燕輸華常態化,已構成首條我國—東盟燕窩跨境工業鏈。
目前,中馬欽州工業園區已開發25平方公里,簽約落戶項目逾200個,協議總出資超1900億元人民幣,構成以棕櫚油、燕窩、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為主的工業集聚。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RCEP)生效實施,中馬企業進一步捕捉協同共建跨境工業鏈供應鏈的新機。吉利科技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高樸表明,轎車工業正面臨從傳統轎車向新能源和智能轎車轉型晉級,希望在中馬“兩國雙園”框架下,推進建造吉利在馬來西亞的大型園區。
此前,中馬欽州工業園區管委與吉利簽署協作框架協議,旨在推進轎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工業聚集開展;共建大宗商品世界交易平臺和物流基地,探究“兩國雙園多區”聯動機制。
打通港口物流通道
除交易暢通和資金融通日益擴大,十年來,中馬“兩國雙園”不斷加強設備聯通。
依托“兩國雙園”區位和工業優勢,中馬兩邊共同探究樹立“港、產、園”協作開展形式。欽州港不斷優化港口設備和綜合航運服務才能,2022年發動我國首個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廣西北部灣世界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積極參與關丹港建造,出資建成兩個15萬噸級深水碼頭,開通欽州港—關丹港的雙向集裝箱直航航線,為“兩國雙園”跨境產能協作供給物流運送保障。馬中關丹工業園區開展以鋼鐵、輪胎、玻璃、鋁型材為主的工業集群,帶動關丹港每年新增吞吐量1000萬噸。
攜手晉級謀開展
中馬“兩國雙園”將翻開晉級開展新篇章。
根據《中馬“兩國雙園”晉級開展舉動計劃(2022—2025年)》,兩邊將進一步協同推進準則創新,推進跨境交易、跨境出資、跨境金融、跨境物流、跨境數字經濟、跨境人才流動等愈加自在便當,打造“兩國雙園、兩港多區”聯動開展新機制,促進兩園工業轉型晉級。
馬來西亞世界交易及工業部副部長林萬鋒近來表明,馬來西亞歡迎更多高質量中資企業到馬出資。希望兩邊攜手將馬中“兩國雙園”開展成為享譽全球的世界協作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