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商場比例大幅提高,為我國也為國際經濟展開注入新動力
自參加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外貿展開一路高歌猛進,2021年貨品進出口總值高達39.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是2001年4.22萬億元的9倍多,20年間年均增速12.2%。2012年,我國貨品進出口總值38667.6億美元(24.4萬億元);2013年首次到達4萬億美元,成為全球貨品交易榜首大國;2021年,歷史性跨越5萬億、6萬億美元大關(6.05萬億美元),貨品和服務凈出口對我國經濟增加的貢獻率為20.9%。同時,我國貨品出口占全球商場比例也逐漸提高,由2001年的4%、2013年的10%,大幅提高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14.9%,這也是自1958年以來全球單一經濟體的最高國際商場比例,我國外貿巨大成就不只有力地拉動了我國經濟展開,也為國際經濟復蘇注入了微弱動力。
二是機電產品占比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下降,進出口商品結構逐漸優化
相較于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尤其是高新技術產品具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要素耗費低、節能環保等特色,機電產品占比提高是外貿高質量展開的重要標志之一。2012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1794.2億美元,占全國貨品出口總值的57.6%;服裝、紡織品、鞋類、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算計出口4188.9億美元,占全國貨品出口總值的20.4%。2021年,出口機電產品12.83萬億元,占全國貨品出口總值的59%;勞動密集型工業出口占比降至18.1%;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主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汽車等產品進出口增加微弱,增速別離高達12.9%、9.3%、104.6%。2022年上半年,機電產品進出口總值9.72萬億元,占全國貨品進出口總值的比重上升至49.1%,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筆記本電腦、儀器儀表等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完成快速增加,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超越1倍;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1.99萬億元,占全國貨品出口總值的比重進一步降至17.8%。
三是商場多元化成效顯著,區域交易漸趨平衡,交易安穩性安全性增強
十年來,我國外貿持之以恒推動商場多元化戰略,傳統國際商場堅持安穩增加,新式商場快速展開;國內東部區域交易比例仍占主導,但中西部區域增速快、潛力大、占比逐漸提高,國內外商場分散度、均勻度日趨改善,工業鏈供應鏈安穩性安全性耐性逐漸增強。2012年,東盟仍是我第三大交易同伴,雙方交易額4000.9億美元,占我外貿10.3%比重;2020年東盟成為我最大交易同伴;2021年東盟持續堅持榜首大交易同伴位置,雙方交易額達5.67萬億元,占我外貿14.5%比重。相對來說,2012年,歐盟是我榜首大交易同伴,雙方交易額5460.4億美元,占我外貿14.1%比重;2021年,雙方交易額5.35萬億元,外貿占比略有下降,為13.7%。十年來,雖然中美經貿關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波折,但總體堅持了安穩展開態勢,2012年雙方交易額4846.8億美元,占我外貿12.5%比重,2021年到達4.88萬億元,外貿占比根本安穩。2021年,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傳統交易同伴算計占我外貿38.3%比重,東盟、非洲、拉丁美洲、俄羅斯、印度等新式商場外貿占比則由2001年的16%提高至2021年的30.7%,興旺經濟體與新式商場簡直不相上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易關系日益親近,2013年至2021年進出口總值從6.46萬億元增至11.6萬億元,年均增加7.5%,占我外貿比重從25%提高至29.7%。
十年來,中西部區域外貿迅速展開,全國外貿占比不斷提高,東部區域占比相對下降,區域之間外貿平衡展開趨勢顯著。2012年,我國外貿榜首大省廣東進出口總值全國占比25.4%;廣東、江蘇、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和福建七省市外貿全國占比高達79.9%;中西部區域全國占比為12.7%。2021年廣東外貿全國占比下降將近一半,為12.9%;上述七省市外貿全國占比降至41.8%;中西部區域外貿展開高歌猛進,2022年1季度進出口總值達1.5萬億元,增加45.1%,增速比全國外貿全體高15.9個百分點,全國外貿占比上升至17.8%。
新型敞開區域交易增加成為我外貿展開一大引擎,也是外貿高質量展開的重要標志。2021年我國綜合保稅區、自由交易試驗區、海南自由交易港進出口別離增加24.3%、26.4%和57.7%。
四是交易主體結構不斷優化,民營企業外貿已占半壁河山
變革敞開以來,外資企業為我國外貿展開作出了巨大貢獻,長期處于外貿榜首大運營主體位置。近十年,民營企業異軍突起,進出口快速增加,外貿占比不斷提高,目前已替代外資企業成為外貿榜首大運營主體。2012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占外貿總值的49%,民營企業進出口占31.6%,國有企業占19.4%。2021年,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56.7萬家,比2001年增加了5.3倍。20年間,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占全國交易比重由2001年的6.1%、2012年的31.6%,提高至2021年的48.6%,外資企業占比降至35.9%,國有企業占比15.5%。2022年上半年,外貿運營主體生機進一步增強,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0.6萬家,其中民營企業42.5萬家,進出口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9.6%。
五是一般交易超六成,新業態新模式蓬勃展開,交易方法進一步優化
相對加工交易,一般交易具有國內工業鏈條長、附加值高、工業安全性安穩性好等特色。長期以來,加工交易占據我國外貿半壁河山,2001年全國外貿占比55.45%,2002年至2007年平均比重為53.07%。近年來,加工交易占比逐漸下降,一般交易大幅提高。2012年,一般交易進出口20098億美元,外貿占比52%;加工交易進出口13439億美元,外貿占比34.8%。2021年,一般交易進出口24.08萬億元,占61.6%;加工交易進出口8.5萬億元,占比21.7%。2022年上半年,一般交易占比進一步上升至64.2%。
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展開動能微弱。跨境電商具有無觸摸、交易鏈條短、海外倉等獨特優勢,在促進傳統職業轉型升級、觸網上線、展開國際經貿合作方面效果巨大。跨境電商、商場收購等蓬勃展開,成為外貿展開有生力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增加更為迅猛,2021年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到達1.98萬億元,增加15%;商場收購出口9303.9億元,增加32.1%,占同期出口總值的4.3%,拉動出口增加1.3個百分點;綜合保稅區、自由交易試驗區、海南自由交易港進出口別離增加24.3%、26.4%和57.7%。2022年上半年,外貿新業態持續堅持快速展開,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增加28.7%,商場收購交易出口增加33.4%。
六是外貿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高水平對外敞開格局逐漸形成
十年來,自貿區戰略有序施行,國內國際兩個商場兩種資源有效聯通。截至目前,我國已與26個國家和區域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自貿同伴掩蓋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我國與自貿同伴交易額已約占我國外貿總額35%。其中,我國與亞太14國簽署的RCEP,成為目前全球最大、高質量的自貿協定。2013年之后,我國已建立21個自由交易試驗區、海南自由交易港,設立了168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31個商場收購試點,外貿展開渠道日益豐富,更大范圍、更寬范疇、更深層次的對外敞開進一步深化,以敞開促變革、促展開成效不斷閃現。不斷深化“放管服”變革,交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020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開端施行,外貿外資法規不斷完善。國際交易“單一窗口”建設加速推動,全體通關時間大幅壓縮。2021年12月,全國進口、出口全體通關時間別離為32.97小時和1.23小時,別離較2017年縮短了66.14%和89.98%。外貿營商環境的日益優化,貿促體系的不斷完善,為外貿高質量展開供給了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