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由我國電建承建的烏茲別克斯坦水電站修復項目悉數竣工。項目結構內包含下博茲蘇伊14號水電站、塔什干9號水電站與沙赫里漢2號水電站,共3座水電站。運營一年多以來,3座水電站5臺機組并網發電有序運轉,與修復改造前比較,發電功率提高1倍以上,發電量提高2倍多。
修復改造前的老舊水電站始建于上世紀40年代,因“超期服役”而嚴重老化。烏茲別克斯坦是動力消費大國,每到夏天用電高峰期,供電不足的狀況時有發生。在首都塔什干,供電嚴重時一周可能停電3次以上,一些偏遠地區電力缺少狀況更甚,電力基礎設施單薄是重要原因。“項目竣工運營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首都塔什干及安集延周邊地區的供電壓力,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我國電建烏茲別克斯坦代表處負責人劉暢說。
回憶項目建設進程,他表明,項目建設期間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施工人員緊缺、設備運輸滯后、技術人員無法到場等諸多困難。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不久,項目組搶在塔什干市封城前完成首臺機組并網發電,為當地政府抗疫供給了重要電力保障。
努林博耶夫·奧塔別克是項目烏方雇員,2019年8月進入項目后工作至今。“感謝我國企業在烏建設項目,讓我獲得一份好工作。現在我每個月的工資能夠達到800美元,能夠給我的家庭帶來不錯的生活。”努林博耶夫表明,更重要的是,項目讓他學到我國最新的水電技術,在和我國搭檔的協作中共同進步。“我期望往后在參加我國企業的項目建設中持續服務家鄉公民。”他說。
近年來,屬地化開展是我國電建海外項目的重要方向。據介紹,我國電建剛進入烏茲別克斯坦時,參加項目建設的人員有一半以上是我國工人。如今,項目上超70%的人員為當地雇員。在多年的項目建設中,我國企業不僅為當地創造了工作崗位,更培養了一批優異的本鄉技術工人,提升了他們的工作技術,其間許多人與中企建立了長時間安穩的協作關系。
此外,我國電建還積極參加當地高層次水力、電力等動力專業人才培養。通過每年舉行研討會,約請外籍雇員赴我國交流學習,并與當地高校協作,為烏高校學生供給赴華留學機會和獎學金名額。
作為以火電動力為主的國家,烏茲別克斯坦85%以上的電力來源于煤炭和燃氣。近年來,烏茲別克斯坦政府鼓舞開展新動力。劉暢表明,水電站修復項目也為該國獲取愈加清潔的水電動力供給了便當,對削減碳排放量、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開展具有積極意義。烏茲別克斯坦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我國電建還積極響應當地政府號召,在烏積極出資新動力。現在,一個500兆瓦的風電項目正在建設中。
說到行將舉行的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劉暢表明,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標志性項目、中烏務實協作的重要成果,烏茲別克斯坦水電站修復項目本身也是對“上海精神”的踐行與執行。“相信此次峰會成果將為中企在烏開展供給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