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動力高質量展開之路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侯顆
制圖:李蕓
正值高溫酷暑的用電高峰期,在金沙江下游峽谷里,奔騰的江水從橫跨兩岸的巨壩間噴薄而出,將綠色電能從大涼山腹地送往長江下游的華東地區。
“8月2日,左岸機房的7號水輪機組順暢投產發電,至此,川滇兩岸山下16臺我國自主研發的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已投運10臺,已投產裝機容量到達1000萬千瓦。”我國三峽集團白鶴灘工程建設部副主任康永林說。
白鶴灘水電站是在建規模全球榜首、裝機規模全球第二大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后,一天的發電量可滿足16萬個家庭全年的用電量。溯長江而上,葛洲壩、三峽、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等長江干流6座梯級水電站勾連起國際最大清潔動力走廊。截至2022年5月4日,6座梯級水電站累計發電量打破3萬億千瓦時清潔電能,相當于節省標準煤約9.1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4億噸。
動力是國民經濟的命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動力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國家動力局數據顯現,我國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歷史性打破11億千瓦,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穩居國際榜首。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一排排藍色光伏板與湛藍天空交相輝映。40公里外,位于黃河上游的龍羊峽水電站和它們組成了國際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工程——國家電投龍羊峽水光互補電站。自電站投產以來,年均發電量14.94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省標準煤46.46萬噸、削減二氧化碳排放約122.66萬噸。
“我國動力展開的整體思路是在保證動力安全的前提條件下,持續推進動力綠色低碳轉型。趨勢就是化石動力消費總量要逐步削減,風電、光伏為增加最快的可再生動力,在動力新增供應量中占較大的比重。”國家動力局局長章建華說。
一組數據見證展開:2014年以來,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20%,以年均約2.9%的動力消費增加支撐了6.2%的國民經濟增加。煤炭消費比重從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個百分點,是歷史上下降最快的時期;清潔動力消費比重同期從16.9%上升到25.5%,占動力消費增量的60%以上。
在動力技術創新方面,我國已建立了完備的清潔動力配備制作產業鏈,成功研發制作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具有最大單機容量達10兆瓦的全系列風電機組制作才能,光伏電池轉化功率屢次刷新國際紀錄。
此外,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綠色動力項目合作,“華龍一號”等自主核電技術配備出口實現打破,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在海外落地,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超過70%的組件……在推動自身轉型的一起,也為促進全球動力可持續展開,建設愈加清潔、美麗的國際貢獻了重要力氣。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攻堅期、窗口期,在全球動力供應嚴重的情況下,我國狠抓“十四五”動力規劃和動力范疇碳達峰計劃的落地施行。統籌好非化石動力特別是新動力與化石動力之間的互補和優化組合、活躍推動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加強終端用能的清潔替代……一系列舉措背面,是走好動力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展開之路的決心。
“在去年全球動力供應嚴重、歐洲多國重啟煤電的形勢下,我國非化石動力展開堅持力度不減,占動力消費總量比重提高了0.7個百分點,堅持了十八大以來的年均勻增速,從現在到2030年,咱們預計非化石動力消費比重將按均勻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增加,咱們有才能也有信心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的方針。”章建華說。
我國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歷史性打破11億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