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現,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到達增加16.6%的較高水平。我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我國宏觀經濟論壇(CMF)首要成員范志勇在發布陳述時說:“到7月,今年已經發明的交易順差超過4800億人民幣,比較去年同期只要不到3000億,能夠看到世界交易的順差有了比較快的積累,這對穩定GDP的增加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外資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國實踐利用外資額到達7200億元人民幣,增加率是17.4%,折組成美元的增加率到達21.8%。范志勇以為,我國利用外資的增加速度還是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特別是一些高技能制造業和高技能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增加率依然在30%以上,像韓國、美國、德國這樣一些首要的外資來源地國家依然保持比較高的對華出資。
“這表明在全球經濟困難時期,我國對全球的資金依然具有比較大的吸引力,這代表了世界出資者對我國經濟依然保持著比較強的信心。”范志勇說。
但是在吸引外資方面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尤其是外資企業面臨著中美經貿關系不確定的背景下,美國單方面出臺政策,在敏感技能領域不斷提高壁壘,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對EDA工具等四項技能實施新出口控制,希望美國相關產業鏈搬回美國或者是回到美國友愛的經濟體。
“能否搬家取決于商業界和跨國企業自身。跨國企業之前幾乎沒有太多搬家的念頭,因為我國提供的機會十分大,幾乎是僅有的選擇。但是最近的調研發現,他們產業鏈搬家或者至少重審產業鏈的壓力有所加大。”摩根士丹利我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介紹了他們團隊調研的發現。
該團隊調研了414家跨國企業的結果顯現,跨國企業在亞洲的出資意愿呈現了重塑的趨勢。尤其是在世界地緣政治情況改變的當下,這些企業對備份產業鏈的注重程度有所上升,有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主意。這些企業希望未來增強政策的可預期性,讓其看到我國經濟恢復的長時間性趨勢。
在范志勇看來,下半年的作業依然要高度注重世界經貿環境的改變,“我們不要對世界經貿環境的改進有太高的期待,盡管我國的世界交易和外商出資情況相對比較有利,但也要注意到交易沖突短期難以緩解,甚至還有進一步惡化的情況。美國最近宏觀經濟數據十分不樂觀,代表了全球經濟加速進入了長時間停滯狀況,這對我國發展環境會產生長時間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