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5月27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河南鄭韓故城后端灣鑄鐵遺址考古工作近日取得新進展,考古學家首次在戰國時期鑄鐵遺址中發現脫碳窯,并在出土鐵器中檢測到球狀石墨。這一發現將我國球墨鑄鐵時代向前推動至少200年,對提醒戰國時期先進鑄鐵工藝、研討中國球墨鑄鐵技能的來源與傳達具有重要作用。
后端灣鑄鐵遺址坐落新鄭市鄭韓故城東城區西南部,是戰國中晚期韓國都城一處鑄造工具、耕具和武器的官營手工業作坊。1960年,河南省文化局曾在此進行試掘,發現大量與鑄鐵相關的遺存。2020年,為更好地提醒后端灣鑄鐵遺址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討院新鄭工作站再次對后端灣鑄鐵遺址打開考古開掘工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討院研討員、后端灣鑄鐵遺址考古領隊樊溫泉介紹,此次考古開掘出大量與鑄鐵相關遺址和遺物。其中與鑄鐵手工業相關的重要遺址有20余處,包含與鑄鐵直接相關的烘范窯和脫碳窯,其中脫碳窯屬戰國鑄鐵遺址中首次發現。
“球墨鑄鐵的要害流程是脫碳、退火柔化,研討發現,鄭韓故城后端灣遺址所出鐵器均經過了鑄鐵脫碳、退火柔化和鑄后鍛打等不同程度的加工處理,且在鐵器中檢測到球狀石墨。這一發現說明我國在戰國時期就已掌握球墨鑄鐵技能,將我國球墨鑄鐵史向前推動至少200年。”樊溫泉說,此前普遍認為最早的球墨鑄鐵出現在河南鞏義鐵生溝冶鐵遺址,屬西漢中晚期。
此外,考古開掘還出土大量陶范、鐵器等與鑄鐵相關遺物。鑄鐵陶范根據功用可分為耕具范、工具范和武器范,鐵器出土種類與陶范基本一致,以耕具為大宗,工具次之,還有少數武器。
樊溫泉介紹,普遍認為現代球墨鑄鐵技能是1947年由英國科學家研發,后端灣鑄鐵遺址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中國鐵器鑄造技能在戰國時期現已進入黃金時代,鑄鐵工匠不僅熟練掌握球墨鑄鐵原理,還能夠根據不同器物功用進行加工。樊溫泉說,這不僅是戰國時期先民的巨大發明,也是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完)
標簽:
后端灣鑄鐵遺址脫碳窯
墨鑄鐵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訴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