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東莞工程。陳振良攝
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工作人員在巡視工程開關和刀閘設備。鄭凌霄攝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已建成,方案于5月25日正式投產,這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
抓項目便是抓開展,謀項目便是謀未來。以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為代表的廣東方針網架工程建成后,將從根本上化解廣東電網短路電流超支、多直流落點風險、大面積停電三大問題,明顯提高廣東電網電力供應和配置才能。預計2022年將支撐西電東送電量不低于1883億千瓦時,廣東省東西部電力溝通才能由410萬千瓦提高至1000萬千瓦。
“這是世界上榜首個把柔性直流用到處理體系安全安穩運轉方面的項目。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建成今后,能夠體系性地處理短路電流超支的問題,給電網的安全安穩供給支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首席科學家饒宏說。
強基礎
大灣區的供電才能將提高80%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敞開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一起也是華南電力負荷最為會集的區域——珠三角區域負荷占廣東全省負荷的77%。
據測算,2025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將達9000億千瓦時,最大負荷達1.65億千瓦;到2035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將達10100億千瓦時,最大負荷將達1.93億千瓦。
由于電力負荷會集,500千伏變電站與輸電線路特別密布,極易形成電網短路。并且作為我國接受西電東送規劃最大的省級電網,一旦“支流”阻塞,就會形成“干流”水位暴升,最終“洪水眾多”。
補短板項目趕前抓早、持續加力,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歷時17個月完成開工建設,施工現場施工人員長期超過1000人,最高峰達1500人。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廣州工程,銜接珠西北區域電網、珠東北區域電網;二是東莞工程,銜接珠西南區域電網、珠東南區域電網。工程建成后,在大灣區內部,原本連成一片的大電網將分解為多個不同步的小區域電網,互相之間有“防火墻”防止“火燒連營”:一個小區域呈現毛病,能夠快速隔離,將停電控制在小區域。
“便是把溝通電力體系經過直流完成互相獨立聯網,就像‘背靠背’的兩個人平常‘互相援助’,遇到無法掃除的毛病‘隨時放手’,防止大面積停電。”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基建部總經理龐鵬說,外環中段、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等廣東方針網架系列工程悉數投產后,粵港澳大灣區的供電才能將提高80%,堪稱保證粵港澳大灣區電網安全的“安穩器”。
增潛力
保證清潔動力安全安穩并網
廣東正規劃化開發海上風電,推進項目會集連片開發利用,打造粵東、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支撐可再生動力快速開展。具有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特征的新動力將大規劃并網,風電和光伏2025年省內裝機容量2800萬千瓦。分布式動力體系、電動汽車、儲能等交互式動力設施廣泛接入,將從發輸配用各個環節深刻影響電力體系運轉。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換流站將起到調峰調頻、保證清潔動力安全安穩并網的效果。廣東方針網架系列工程將提高電力輸送容量約6500兆瓦,其間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達600兆瓦。
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也是打造生態環保智能換流站的標桿。廣州工程位于廣州市增城區,毗鄰居民小區,工程建設中初次采用柔直變壓器水冷卻、戶內安置的規劃方案,降低能耗,完成了全站噪聲小于48.5分貝。“一臺柔直變壓器相當于兩只霸王龍那么大,咱們運轉的有12臺,發出的聲響僅相當于人正常交談的音量,與空調開機時的聲響相當。”廣州工程項目經理朱博介紹,工程建筑主體外觀由廣州白云機場規劃師陳雄規劃,與周邊環境天然融為一體。
相比廣州工程,東莞工程在降噪方面采用的方法也有一些立異。“除了經過增加圍墻上隔聲屏障,咱們還給12臺柔直變壓器都裝上了隔聲降噪設備。”東莞工程項目經理吳軻介紹。
一起,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在數字化方面也做了一些有利的探索。基建過程中打造了國內首個貫穿全生命周期的三維場景智能運維換流站,體系將融合基建要害數據及換流站站端實時運維數據,完成三維空間場景的智能操作、智能巡視、智能安全、智能檢修等使用。
廣州工程項目部成員羅新介紹:“三維數字化使用及智能巡檢體系能夠簡略理解為現實世界的事物鏡像到虛擬體系,能夠微觀到元部件級,并可智能操作。”
利長遠
IGBT器材國產化份額大幅提高至50%
“這次工程一大特點便是國產化程度高。其間廣州工程換流閥整個閥段完成了換流站要害設備100%自主可控,悉數國產化。”廣東電網公司基建部項目管理科經理王流火說:“一些中心部件,比方直流電容器,以前國內便是生產不了,這次由電網牽頭項目,帶動了國內13家上下游企業集體參加研發,打破了國外的獨占。”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工程初次完成工程使用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以下簡稱IGBT)器材國產化份額大幅提高至50%,徹底處理以往工程中IGBT進口依靠的難題。朱博介紹道,IGBT是動力改換與傳輸的中心器材,被譽為電力電子設備的“CPU”。
南方電網公司的技能攻關團隊在國內初次研制出了全國產柔性直流換流閥閥段,完成了柔性直流換流閥中心組件包含IGBT、電容器、IGBT驅動板、二次板卡芯片的徹底自主可控,并在大灣區直流背靠背廣州工程完成初次試用。
該產品的成功研制及立異使用,處理了柔性直流換流閥要害元器材、零部件依靠進口的“卡脖子”難題,完成“0到1”的突破,推進柔性直流技能自主可控的跨越式開展,提高了我國電工裝備制造業的中心競爭力。
工程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開展。“十四五”期間,廣東方針網架工程建設累計出資逾500億元,榜首階段工程出資逾160億元,其間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工程為“重頭戲”,出資近99億元。僅電網設備范疇,工程建設就將帶動上下游供應鏈約80億元。
東莞工程還初次在沖積三角洲區域完成直流輸電與水運河道跨行業建設技能融合,是國內地基處理最雜亂、樁基使用類型最多的柔性直流背靠背換流站。
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的記錄本上撰寫著該工程創下的許多個“榜首”,有些榜首跟著時間的推移或許成為過往,但是為了這些“榜首”走過的日子將永遠閃閃發光。“咱們終究要做的是為了點亮萬家燈火。”龐鵬說。(來歷:南方日報劉倩杜洋樂然歐陽逸雪郝思遠)
標簽:
粵港澳大灣區直流背靠背電網工程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附帶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附帶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歷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訴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令爭議和結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念,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