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大街與新城大街互通立交工程建成通車
極大方便市民出行進一步完善東北區域交通路網系統
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工程傳來捷報。5月11日下午,復興大街與新城大街互通立交建成正式通車,這是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完成的首個節點工程。至此,復興大街與新城大街實現互通,進一步完善了東北區域交通路網系統,將極大方便我市東北二環區域市民的交通出行需求,為復興大街主線改造施工的順暢推進奠定根底,帶動區域經濟開展,為加速建造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供給交通支撐。
當天15時許,在復興大街與新城大街互通立交工程現場,黝黑的柏油馬路向前延伸,寬闊而平整,復興大街下穿新城大街,并在此由兩條匝道聯接實現了互通,宛如兩條彼此交織的巨龍。隨著隔離設備的撤消,社會車輛有序駛過。“沒想到工程這么快就通車了,往后從北二環上復興大街,再也不用去繞裕華路口了,出行更方便了!”從此駛過的司機王師傅開心地說。
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項目,總長35.4公里,經過此次市政化改造,復興大街將建成安濟路至南三環路段雙向12車道市政道路,其間主路雙向8車道、輔路雙向4車道,總寬度86米,主路寬度33米,兩側各10米主輔分隔帶,各16.5米輔道;其余路段晉級為雙向8車道快速路。全線設置立交11座,聯接9條快速路、2條主干路;設置進出口16對,連通12條城市首要道路。
復興大街與新城大街互通立交工程是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首個完工的先導工程,該項目總出資0.78億元,由石家莊交投集團負責建造辦理,石家莊市路橋集團承當建造使命,工程內容首要包含:改建復興大街主路600米,新建2條轉向匝道,總長1010米;匝道橋2座,通道橋1座,涵洞2座,配套實施交安、機電等工程。此次通車的兩條匝道,分別為A匝道和B匝道,經過A匝道,新城大街上由南向北行進的車輛可駛入復興大街,通往正定古城;經過B匝道,復興大街上由北向南方向行進的車輛可駛入新城大街,通往東、北二環。
“該項目科學安排、精心策劃、全力攻堅,經過45個晝夜的奮戰,終究比原計劃提早實現通車,標志著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工程建造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市路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曉棟介紹,3月31日完成了悉數樁基施工,4月23日完成了鋼箱梁架設和路基施工,4月29日完成了兩個匝道橋現澆箱梁施工,5月5日完成了一切護欄的裝置,5月6日完成了匝道橋和復興大街主路路面瀝青鋪設,5月9日完成了交安和機電工程……接下來,工程將進行美化完善、才智交通建造等配套設備建造,進一步優化沿線路域環境,助力城市品質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復興大街與新城大街互通立交通車后,將大大緩解省會裕華路口的交通壓力,進一步方便東北二環區域市民的交通出行需求,有用促進沿線經濟開展,也將減小復興大街中心城區段的車流量,為復興大街主線施工發明杰出條件。與此同時,復興大街與新城大街互通立交的通車,將與已通車的北二環東延與國道307輔道連通工程形成合力,進一步完善省會東北區域道路交通路網系統。隨著交通根底設備的不斷完善,交通運輸能力必然會得到提升,將進一步優化我市杰出的出資營商環境,進而帶動區域經濟開展,為加速建造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供給交通支撐。
“加速推進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是餞別‘公民城市公民建、公民城市為公民’重要理念的實踐查驗,是執行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支持省會建造和高質量開展的定見》的詳細舉動,是大力實施擁河開展戰略、完善省會交通路網系統,推進城市整體化、和諧化、一體化開展的重要行動。”交投集團副總經理趙付安表示,現在,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工程各節點工程正依照計劃趕緊施工中,作為先導工程之一的復興大街與南二環東延互通工程,將于9月份竣工通車。依照“不絕交施工”準則,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工程二階段工程正在進行正定地道、白佛地道、學苑路地道的導行路施工,估計2個月后,導行路將投入使用,復興大街3座地道將開工建造。
依照計劃,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工程將于2024年通車。到時,復興大街將與沿線相交道路一起構建起拉大城市框架、支撐組團開展的骨架路網,形成外通內暢、轉化高效、區間交融的交通路網系統,使省會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極大提升,與滹沱河經濟帶、太行山生態帶深度交融,助力我市打造成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來源:石家莊日報記者宋鈞通訊員邢宇森)
標簽:
互通立交工程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源不明的情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訴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結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念,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