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動力電氣化是大趨勢,所以用電量應該是會增加的。從現在全球方針來看,今后新建煤炭發電基本完畢了,所以未來新增的動力電力需求大部分會來自可再生動力,假定每年以3%的增速(依據世界動力署2021全球動力需求增加4.6%,全球電氣化年代下,3%應該是保存的),假定現在煤炭動力被新動力代替,其間光伏占70%(國外第三方研究機構數據)。這其間不同的動力不同區域,每年的發電時數是不一樣的,所以只能大約取均勻值,比如,水電大約3694小時,風電1800小時,太陽能1400小時,火電沒找到數據,但咱們能夠看到火電截止2020年末的全裝機容量數據看到是2100GW,所以火電大約是26.82萬億千瓦時*35%/2100=4470小時。
那么,火電替換數據是,2100GW*4470/1400=6705GW,假定太陽能占50%,6705*50%=3352GW,按2050年年代替完,每年均勻大約3352GW/30=111.73GW
新增部分,電力需求每年3%的復合增加,到2050年均勻每年光伏裝機量,即:26.82*(1+3%)30次方/30*50%/1400=455.94GW
即到2050年要到達碳中和光伏每年的均勻裝機量需求,即:111.73+455.94=567GW
截止2020年末全球光伏累計裝機才760GW,才剛剛開端,所以越到后邊裝機量會越大,增速顯著,確定性高。
接下來我用碳排放來測算下可再生動力的需求,2020年全球碳排放總量大約是322.8億噸。
依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和《全國碳排放權等級結算管理辦法》,光伏碳減排如何核算問題,光伏上網發一億度電,在華東電網,西北電網,華北電網所產生的碳減排量是不一樣的,均勻大約是8萬噸左右,一億度電等于100GW,那么322.8億噸/8萬噸*100GW=403500GW,所以從2030年開端到2060碳中和,每年可再生動力裝機需求在1000GW以上接連30年,之前隆基總裁李振國也講過,未來要全球實現碳中和的目標,2030年開端需求每年1000GW以上的裝機才有或許實現,隆基那邊我不清楚他們是用什么辦法核算的。能夠確定的是他們必定不是隨口說說的,必定是有數據推導的。
所以光伏職業的發展僅僅剛開端,最近呈現的什么硅片降價,下一年硅片過剩,職業內卷等問題,導致近期光伏相關個股呈現一定的調整,這些僅僅職業發展進程中的必經之路,股價波動也是在所難免的,回頭看看本年過完年后的2月到3月份隆基呈現了一波40%的回調,同樣的鋰電龍頭寧德年代也是呈現了40%左右的調整,其時是這兩公司或職業的基本面出了問題嗎?沒有,基本面沒有任何改變,但股價就是在那給時點呈現了較大的調整。僅僅咱們投資的進程中是用什么眼光和邏輯去看待企業發展的進程和職業進程的改變,看問題的點和站的高度不同會導致在同一時點的觀念相左。
最終談下硅料價格是否會跌落的問題,我直接給定論,硅料是一定會跌落,僅僅會跌多少,下一年硅料價格呈現腰斬概率都挺大,看數據就清楚了。所以如果看短期下一年的時點,光伏職業顯著是中下游更趨向好,利潤上升,這其實這兩個月市場現已有預期了,相關個股股價現已顯著有差異的表現了。
如果看的更長遠,光伏職業的發展僅僅僅僅開端,職業龍頭自然會更獲益,我以為光伏的股價轉折點就是2020Q1開端的,所以我以為起算點就從這個時點開端。這種超級成長大賽道,龍頭公司起碼都是10倍起步,百倍也是有或許。能夠回顧之前的地產周期,商品房年代,催生萬科多少倍?帶動了產業鏈上的多少個百倍,千倍的公司?所以這次動力變革,絕對不或許是漲2年就完畢,隨意從哪方面看都僅僅開端不是完畢,當然中心股價改變的進程必定不會是一往無前的,但必定是以30%-50%高速成長的,某些階段會更快。最終還是要說句,不是吹票,再說這種體量的票也吹不動。雪球
標簽:
碳中和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念,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
按照《世界動力核算年鑒2021》陳述,2020年全球總發電為26.82萬億千瓦時,因為遭到新冠疫情影響,同比下降0.9%,超過08.09年全球經濟危機時的跌幅。其間,煤炭發電全球占比下滑至35.1%,可再生動力在發電量中占比從10.3%增加到11.7%,動力結構得到優化。發電量前五: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日本。其間,咱們中國的發電量約7.77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4%,約占全球發電量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