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1月24日電(記者趙宇飛、劉恩黎)作為中國首班中歐班列的始發站,重慶團結村站內,一列列中歐班列裝載完畢,駛向一萬余公里外的歐洲。
新冠疫情發生后,海運受阻,中歐班列開行量卻逆勢上揚。一批批國際郵件、防疫物資、支持沿線企業復工復產的零部件等,源源不斷地從團結村站搭乘中歐班列發出。
中歐班列成為支援歐洲抗疫、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的“命運紐帶”,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強大的金融支持。
2016年,其所在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以低于國內市場的價格,在新加坡成功發行5億美元債券,籌集資金用于園區、口岸基礎設施建設。
這個海外發債項目是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框架下實現的。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于2015年11月正式啟動,是中國與新加坡繼中新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之后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金融是重點合作領域之一。
23日至24日,2021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金融峰會在重慶和新加坡同步舉辦,主題是“深化中國—東盟金融合作·共創互聯互通新格局”。
6年以來,依托新加坡發達的金融市場,中新兩國通過加強金融合作,降低中國西部地區融資成本,進而惠及全世界的目標正在成為現實。
此前,由于缺乏多樣化的融資渠道,居高不下的融資成本成為制約中國西部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只是中新金融合作的受益者之一。本屆峰會發布數據顯示,目前,中新跨境融資項目加權平均綜合融資成本低于境內1.03個百分點,并帶動重慶、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青海等西部省區實現赴新加坡融資超過200億美元。
不僅如此,中新兩國金融合作,在帶動中國西部發展的同時,也正向世界釋放紅利。
像中歐班列一樣,中新跨境金融服務正在支持另一條國際物流大通道——陸海新通道的發展。
陸海新通道是由中國西部省區市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陸海貿易新通道。它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各西部省區市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云南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世界各地,比經東部地區出海時間大幅縮短。
中新各方已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平臺,為通道上的物流、貿易、制造企業提供便利化和低成本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除了改善通道基礎設施外,還將借力金融科技提供增值服務,比如為貨運商提供快捷便利的貿易融資和保險服務,提升通道數字化水平等。”本屆中新金融峰會上,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部長、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視頻致辭時說。
在中新雙方金融支持下,開通4年多來,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國際鐵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車三種物流形態均已常態化運行,目的地已拓展至106個國家和地區的311個港口。
11月23日在重慶拍攝的2021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金融峰會現場。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疫情期間,陸海新通道開行量實現逆勢上揚。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運輸箱量同比增長68%,貨值同比增長44%。
它為東盟國家架起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今年6月,滿載抗疫物資的跨境公路班車,從重慶出發抵達老撾萬象,為老撾抗擊疫情提供物資支持。此前,陸海新通道也為新加坡等東盟國家送去防疫和生活物資。
疫情發生后,全球供應鏈面臨斷裂風險,陸海新通道則發揮出維護供應鏈穩定的重要作用。
當韓國三星、法國迪卡儂等外企在東南亞生產的電子產品、服裝,出口歐洲遭遇海運難題時,國際鐵路班列將貨物從越南先運至重慶,再搭乘中歐班列前往歐洲,物流周期大幅縮短。
中新金融合作也讓新加坡金融機構共享中國市場機遇。
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引領下,19家新加坡金融機構陸續落戶重慶。“中國是我們重要的戰略市場,我們對前景充滿信心,已決定長期深耕中國市場。”新加坡星展銀行重慶分行行長黃楠說。
在本屆峰會上,東盟國家央行領導、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人以線上或線下形式參會。3場分論壇將從“金融科技賦能新經濟、新金融、新發展”“綠色金融助推全球經濟綠色復蘇”“中國—東盟金融合作的機遇與挑戰”等方面深入探討合作新路徑。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長孟文能視頻致辭時表示:“過去6年,重慶和新加坡通過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強化了中國西部與東盟面對面的金融互聯互通。”
“未來5年,中新雙方將搶抓新機遇,高標準實施好中新金融五年專項規劃,推動中新金融合作開新局、出新績。”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阮路說。
標簽:
中新金融合作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附帶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附帶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我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情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