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防聯控治污染先行先試促監管
“今年1月至9月,全區22條首要排水溝中20條達到Ⅳ類及以上水質,占比約91%。”近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得悉,寧夏依照“控源截污、生態修正、結尾提升”管理思路,以排污口整治為抓手,多措并重強化灌區入黃排水溝綜合管理,有效保障黃河干流水生態環境安全。
黃河是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沿黃城市規模擴展、人口增加,要點入黃排水溝作為引黃灌區排水通道,其功用由首要接收農田退水演變為接受工業廢水、城鄉日子污水、農田退水等排污通道,成為影響黃河水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因素。寧夏高度重視排水溝綜合管理,展開了入河(湖、溝)排污口核查并樹立清單。經核查,全區共有入河(湖、溝)排污口441個,排水溝共有排污口347個。
?
依據清單,寧夏以黃河干流及重要支流、要點湖泊、要點入黃排水溝等區域為要點,分步驟、分階段推動溯源整治作業,依法取締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及不合法工業企業直排口,從源頭削減污染物排放;清理兼并污水搜集管網掩蓋范圍內的城鎮、工業、農村等各類排污口,從進程提高污水搜集效率;標準整治予以保留的排污口,一致標識標牌,裝置在線監控設施,從結尾明晰排污主體職責。依據排水溝接受的污染類型不同,采取建造人工濕地、溝道清淤等方式,完成分類體系管理城鄉日子污水、養殖廢水和農田退水。目前,全區要點入黃排水溝沿線21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完結提標改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工業園區污水完成全搜集、全處理。在要點排水溝入黃口和污水處理廠結尾適合地段累計建造人工濕地29個,進一步提升和改進水質。
依照“因地制宜、明晰職責、一致標準、分類辦理”的準則,寧夏在全國首先出臺入河(湖、溝)排污口設置和監督辦理指導意見,將入黃排水溝歸入河湖長制辦理,樹立河湖長制作業督辦、約談、通報、考核制度,加強聯防聯控。強化信息化手段使用,投入8000余萬元施行石嘴山市排水溝預警溯源體系試點項目建造,在要點農田退水溝、要點水質斷面、要點污染點位裝置微型全光譜水質監測儀并樹立信息化辦理平臺,探索構建“水系一張網、監控一張網、數據一條線”的水生態環境保護格式,為全面監管、事前預警、精準溯源、屬地量化辦理排污口供給試點經驗和技能支撐。通過源頭管理、體系管理、綜合管理,寧夏要點入黃排水溝水質顯著改進。(來源:寧夏日報記者李錦)
標簽:
灌區入黃排水溝 綜合管理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訴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結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念,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