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京為中心,一個立異共融、資源同享、宜居共生的都市圈正在加快交融的腳步,引領擘畫共同富裕同心圓。
2021年8月14日,無人機拍攝的南京城區。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共融:走過20年的“跨省朋友圈”
作為全國都市圈的先行者,以南京為中心的這個“跨省朋友圈”現已走過了20年。
從基礎條件看,南京都市圈各城市自明代起就同屬南直隸,至清代又共屬江南省,互相間前史相通、地理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連,具有推動一體化交融展開的天然優勢。
2000年7月,在江蘇省城市作業會議上,南京都市圈的概念“破土而出”。
兩年后,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省建造廳編制早期的《南京都市圈規劃》,掀開了其時最早、也是全國唯一的跨省都市圈的建造序幕。
2011年,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巢湖市,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調整為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七市。2013年,宣城參加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變為八市。
2020年12月5日,2020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審議經過《南京都市圈城市展開聯盟章程(修訂稿)》,宣布吸納溧陽市、金壇區參加南京都市圈。至此,南京都市圈構成了現在的“8+2”格式。
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展開規劃》成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批復的第一個都市圈規劃,標志著南京都市圈建造上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
“到2019年,都市圈的GDP總量約4萬億元,咱們以占全國0.7%的土地面積、2.5%的常住人口,發明了占全國4.0%的經濟總量。”南京市領導在其時會議上透露的數字,宣告了這個現已走過20年的都市圈不俗的實力。
同享:“同城化”構建強磁場
“南京都市圈有望成為上海之后助力長三角地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新支點。”在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看來,疊加了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和自貿區建造等多重戰略機會,南京都市圈未來還有更大的幻想空間。
南京都市圈橫跨蘇皖兩省8座地級市和兩個區(市),一省的省會城市可以對鄰省多地產生深刻影響,這樣的狀況在全國并不常見。
以滁州為例,2020年初,安徽揭榜2019年經濟成績單,滁州成為一匹黑馬,憑借2909.1億元的GDP總量跨級站上了安徽“第三城”的位置。
滁州快速展開的背后,離不開向南京的活躍靠攏。滁州緊緊擁抱南京江北新區建造的機會,組織展開了“對接大江北、建造新滁州”的討論,在全市上下凝集一致,提出與南京江北新區實現全面對接、無縫對接、等高對接,推動更高質量的一體化展開。這之后,滁州經過打造蘇滁產業園、滁州高教科創城、滁州經開區原創科技城、來安汊河水岸科技新城,活躍呼應南京江北新區建造。
不僅是滁州,南京都市圈的其他成員都已在不同領域的交融展開中嘗到了甜頭。這樣的硬核實力使得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很早就成為了南京的鐵桿小伙伴,江蘇省內的句容、盱眙等也經過本身特征豐富都市圈文明地圖。
共生:邁向方針同標、作業同步、展開同享
國家發改委復函明確,南京都市圈將建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助力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展開,為服務全國現代化建造大局作出更大奉獻。南京都市圈要接續帶動皖江經濟帶和淮河經濟帶展開,促進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協同聯動,構成跨省級行政區區域管理新模式,為我國現代化都市圈建造積累經驗、供給示范。
互相成就,命運與共。此前,都市圈跨省和諧并無現成的案例。而南京都市圈經過20年的實踐,成為了促進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協同聯動的生動案例。憑借與安徽四市以及與合肥都市圈的互動,在強大本身實力的同時,也實在提升了南京在江蘇全省的“首位度”。
南京都市圈的展開效果,百姓的感觸則更為直觀。南京優質的教育、醫療和商業資源多年來繼續為都市圈內其他城市供給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提升了長三角西部地區整體公共服務的質量。
未來,在政府規劃的引領下,南京都市圈將推動公共服務普惠同享,樹立城鄉作業、教育、醫療、文明、旅游等資源均衡裝備新模式,逐步實現公共服務方針同標、作業同步、展開同享。
專家以為,南京都市圈承東啟西,銜接南北。在長三角范圍內,上海的輻射也需求經過南京傳導給合肥。要成長為真正的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需求進一步立異和轉型,提高經濟展開的質量和水平,縮小地區間展開的差異。 來歷: 新華社客戶端江蘇頻道
標簽:
歸納立體交通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歷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令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念,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