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綠色建造、技能創新”專題發布會獲悉,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修建5月底將完成主體結構封頂,6月底全面完成結構工程,今年年底將完成外立面全體亮相。三大工程預計2023年底將悉數建成投用。
“項目打破了以往公共修建集群各自獨立建造的固有形式,完成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同享配套設施及軌道交通預留車站五個單體修建一體化規劃建造。”北投集團重大項目總監、三大修建項目部總經理陳宏達介紹,項目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最大程度確保了地上景象的全體性和連續性,今后游客可從地鐵換乘站經由三大修建同享配套設施直接進入三大修建觀賞旅游,完成旅游道路無縫銜接。
劇院
混響時間規劃為1.5秒
城市副中心劇院是坐落大運河畔的“文化糧倉”,規劃理念源于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只,修建面積約12.53萬平方米,高度49.5米,包括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及室外劇場,總座位數約5500個。項目集演藝表演、藝術創作、文化教育、現場體會等功能于一體,對標世界級一流劇院標準進行規劃、建造,將滿意各類世界級表演要求。
劇院內部主要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圍合舞臺、觀眾廳與后臺區域,外部遮罩大跨度鋼結構網殼,形成寬敞、巨大的通透前廳,內外部空間均呈現出大跨度、高騰空的特點。BIM全生命周期辦理渠道在結構施工、機電安裝、裝飾裝飾等傳統領域得到全方面應用,有助于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現代化大劇院才智運營辦理打下了堅實根底。
聲學規劃是劇院修建的重中之重,各廳堂在規劃中對標世界一流劇院聲學標準,歌劇院混響時間規劃為1.5秒,可滿意西方歌舞劇表演要求;音樂廳混響時間規劃為2.0秒,可滿意四管制交響樂表演要求。聲學工程師和修建師共同對四個觀演廳進行了三維精密形體規劃,準確操控觀眾廳內的聲學反射和散射,確保觀眾廳每個座席均有優良的聽感體會。
圖書館
“人找書”變“書到人”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是坐落于六環公園邊“森林書苑”,規劃理念源于中國傳統“赤印”和銀杏葉片,修建面積約7.5萬平方米,高度22.3米,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架閱覽區、才智書庫等功能分區,日招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項目定位為現代大型省級公共圖書館,集常識傳達、城市智庫、學習同享等功能于一體。
“項目引入世界領先的‘才智機械書庫’技能,將打造圖書館才智借閱新場景。”陳宏達說,圖書館地下一層以文獻典藏為主要功能,規劃文獻總典藏能力可達到650萬冊,運用自動化技能交融文獻的“采編分典流”業務,可有用提升藏書量和檢索效率。“才智機械書庫”能快速呼應讀者的借閱需求并精準完成文獻自動出入庫動作,讓“人找書”變成“書到人”。
為了使圖書館全體作用更通透、明亮,完成室內“山體”景象與室外美化景象交融延伸的規劃作用。本項目外立面由276塊超高玻璃幕墻圍繞而成,其中最高的15.05米,最大板塊重達10.77噸,不管從外形仍是受力系統都屬國內首例,營造更加疏朗、開闊的閱覽空間。
博物館
從源頭維護文物安全
大運河博物館是鑲嵌在城市森海中的“運河之舟”,規劃理念源于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修建面積約10萬平方米,高度35米,日招待量約為6000人次。項目定位為才智型歸納博物館,集保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于一體。
項目結構按照罕遇地震設防要求進行規劃,對修建物的上部和根底之間加設“隔震層”進行減震,經過滿布在結構柱上的242個隔震支座,將博物館上部結構和下部根底別離,使修建最大水平位移變形能力達到1.2米。產生地震時可以有用消減74%的地震力,較好隔絕地震波導致的根底位移對上部結構的影響,最大程度確保修建主體結構、室內重要設施和文物安全。來源:北京日報
標簽:
副中心 修建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令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