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鄉村用電越來越可靠。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電網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著力建設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持續提升供電服務水平,積極服務鄉村綠色用能。
浙江省桐鄉市濮院鎮新聯村。
彈性電網
浙江鄉村地區用電越來越可靠與高彈性電網建設密切相關。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區多,架空線路多。在山區偏遠地帶,線路遇到故障如何快速處理是個難題。通過高彈性電網建設,國網浙江電力找到了答案。
2月7日,在浙江省麗水市,村民砍樹引發了10千伏麗新線故障。國網浙江電力應用合閘速斷式就地型饋線自動化技術,在45秒內便隔離了故障、為非故障區域恢復供電,保障了18個臺區用電。
以往,位于山區的配電網只能實現支線故障就地隔離。主線一旦發生故障將引起全線停電,需要人工巡查故障點并現場操作隔離故障段。這一過程有時要花1小時以上。
“合閘速斷式就地型饋線自動化技術可以解決山區架空線路故障查找難、臺風等惡劣天氣下恢復供電慢等問題。”浙江電科院智能配網技術團隊專家孫志達說,這項技術就是要讓配電網自動化、智能化惠及鄉村。
動態增容、柔性互動等高彈性電網建設也在浙江鄉村落地應用,讓電網運行更有彈性。
目前,國網浙江電力已累計完成3014個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1191個小城鎮線路整治。“十三五”末與“十二五”末相比,10(20)千伏線路故障次數下降51.32%,故障停運次數下降53.52%,故障工單下降55.16%。
電力線路“上改下”賦能美麗鄉村。
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后,國網浙江電力農網供電可靠率達99.928%、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974%,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可與全國大部分城市電網媲美。有高彈性電網加持,浙江鄉村振興有了向更高質量推進的底氣。
綠色能源
在浙江,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還加快了綠色能源下鄉的腳步。
在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彭墩村,村民家房頂上的光伏板源源不斷地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這些電能通過電網傳輸到村文化禮堂邊的低壓儲能電站,存進蓄電池里。
夜幕下的葉家殿光伏發電廠。
村民白天用電少,晚上用電多。而光伏設備基本上靠白天發電。有了蓄電池后,村民在夜里也能用上光伏設備白天發的電。浙江省通過發展光伏產業為鄉村“造血”。截至2020年年末,浙江并網運行的分布式居民光伏項目約21.94萬個,居民年增收2.4億元左右。
湖州安吉電氣化大棚。
國網浙江電力科學規劃,重點打造農村綠色能源網,通過多能轉化和電能替代滿足農村多元化用能需求,不斷提升電能在鄉村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生產、加工等環節推廣電氣化技術和服務產品,實現農業產業降本增效。以安吉縣為例,正在開展的農業電氣化示范項目可使當地生產效率提升40%、節省勞動力70%,年增收1500萬元。
此外,國網浙江電力在全省各地加速布局充換電網絡,讓新能源汽車下鄉之路更通暢。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建成城鄉綜合供能服務站379座充電樁981臺。
科技賦能
近年,隨著全球組網完成,北斗技術的應用開始落地,作為浙江高彈性電網建設的一環,“北斗+電力”正在發揮效用。
截至目前,國網浙江電力已建成40座北斗地面基站,可在全域范圍內提供實時米級、分米級定位服務,在重點區域如輸電線路沿線、地質災害高發地區提供厘米級、毫米級定位服務,對山區電網發展助力極大。
國網浙江電力還運用海量電力大數據,在各地陸續推出“鄉村振興電力民生指數”“鄉村振興供電能力指數”“鄉村振興發展電力指數”等,為當地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淳安農業電氣化平臺。
此外,電力數據監測分析技術也正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助力農民從“用上電”向“用好電”轉變。
目前,國網浙江電力建成了363個“三型一化”營業廳、31個“無人化”營業廳,用電業務可全部線上辦理,讓1800多萬農村客戶享受到與城市客戶一樣的供電服務。(來源: 新華網 陳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