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鋼鐵行業實現低碳發展的重要窗口期。鋼鐵業是能源消耗大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粗鋼生產和消費國家,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一半以上,碳排放量占全球鋼鐵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
數據顯示,鋼鐵行業是制造業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5%。我國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約束,是包括鋼鐵行業在內的碳排放主體繞不開的挑戰,必須馬上付諸行動。
今年鋼鐵產量將同比下降
去年以來,我國鋼鐵生產增勢強勁。2020年,全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創出歷史新高。今年1月至2月,全國粗鋼產量1.75億噸,同比增長12.9%。
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在日前召開的2021(第十二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指出,我國粗鋼產量巨大,造成了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份額較高。中國鋼鐵工業應該走高質量、減量化的發展道路,首先就不應該繼續提高產量,不能大量出口低附加值鋼材。
近期,有關主管部門已連續釋放壓縮鋼鐵產量的政策信號。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表示,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下降。
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看來,國家提出去產能、限產量,有利于保持資源供需平穩,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有利于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
駱鐵軍表示,鋼鐵行業已把“控產能不增,保有效供給”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要發揮好進出口調節作用,在保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同時,減少一般產品出口,增加鋼坯、廢鋼等初級產品進口。
從“相對約束”到“絕對約束”
今年2月10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推進鋼鐵行業低碳行動倡議書》強調,鋼鐵行業將面臨從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約束”到碳排放總量的“絕對約束”。
據介紹,國家相關部委正在開展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研究,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作為支撐單位參與相關工作。根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研究成果,鋼鐵行業碳達峰、碳減排路徑包括推動綠色布局、節能和提高能效、優化用能和流程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撐等六個方面。
“根據我們院的研究成果,2025年前,我國鋼鐵行業實現碳排放達峰;到2030年,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較峰值降低30%,預計實現碳減排量4.2億噸。”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
全球最大鋼企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宣布了其碳減排目標:2021年提出低碳冶金路線圖,2023年力爭實現碳達峰,2025年具備減碳30%工藝技術能力,2035年力爭減碳30%,2050年力爭實現碳中和。在具體實施層面,中國寶武將以科技創新打通鋼鐵行業低碳發展路徑;以智慧化、精品化提升碳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加大節能環保技術投入。
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材料制造和綜合服務商之一,河鋼集團有限公司確立“2022年碳達峰、2050年碳中和”總體目標,制定《河鋼集團低碳綠色發展行動規劃綱要》,將按照碳達峰、穩步下降、較大幅度下降、深度脫碳四個階段開展工作。
統籌新技術和產品研發
“低碳發展將對鋼鐵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甚至帶來廣泛而深刻的生產、消費、能源和技術革命,進而重塑全行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李新創認為,我國鋼鐵業低碳轉型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
立足科技進步,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是業界非常關注的熱點。對于實現深度脫碳的途徑,李新創分析認為,氫能冶煉、氧氣高爐及非高爐冶煉等是重點。
氫能冶煉是鋼鐵生產實現無化石冶煉達到零碳排放的重要技術,中國寶武、河鋼集團等正開展相關研究。實現綠氫制取、成本降低是這項技術應用突破的關鍵。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低碳技術的創新研發應用也很重要,首鋼集團、太原鋼鐵集團等開展了二氧化碳的資源化應用技術研究。
2020年,河鋼集團在張家口啟動建設全球首例富氫氣體直接還原示范工程,從分布式綠色能源利用、低成本制氫、氫氣直接還原、二氧化碳脫除等全流程進行創新研發。
記者從多方獲悉,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鋼鐵業將加大綠色低碳投資強度,堅持科技創新,統籌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研發。(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