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收生意寶訊:休閑零食,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但縱觀整體市場環境,卻呈現“散、小、弱”的市場格局。
以來伊份、百草味、良品鋪子為代表的門店時代,成為零食品牌化的第一波拓荒者;隨后2012年,三只松鼠創新地將“堅果”品類進行零食品牌化,靠著淘寶天貓的流量紅利,迅速崛起,成為線上淘金的獲利者。良品鋪子、百草味也相繼跟進,入局線上。
但時至今日,當線上的流量紅利不在,線下的新零售門店改造,變得撲朔迷離。休閑零食品牌想要崛起,還有哪些紅利和創新的機會點。
近日,新經銷采訪了創新零食品牌“艾格吃飽了”創始人聞佳女士,一個靠著內容出身,坐擁百萬粉絲的美食測評自媒體“艾格吃飽了”,卻以黑馬之姿躍入零食品牌行列,所有人都被驚到了。
1. 兩年半時間獲三輪融資。2016年1月成立,隨即便獲澎湃資本數百萬天使輪融資。2017年獲遠鏡創投Pre-A輪融資。2018年獲A輪融資,硅谷銀行領投、澎湃資本和遠鏡資本跟投;
2. 在微信、微博、小紅書、知乎、京東、淘寶等各大平臺的全網粉絲數突破800萬。
3. 沒事干研究院社群,擁有3萬+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資深美食愛好者。2018年,“艾格吃飽了”整體復購率達40%,單品復購率最高突破50%。
獲得市場和用戶的認可,讓“艾格吃飽了”初步奠定在休閑零食市場的地位。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對艾格吃飽了創始人聞佳感到很好奇,明明她可以靠粉絲流量變現,躺著賺錢,卻為何要劍走偏鋒,走上艱苦的實體創業之路?
從美食自媒體到創新零食品牌
理解聞佳的創業歷程,要先把鏡頭拉到2015年。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的聞佳,是一名傳統媒體記者,因為喜歡吃的緣故,她開始在博客上寫美食測評文章。
隨著微信平臺的崛起,“艾格吃飽了”公眾號隨即誕生,不久之后,便吸引了100萬+粉絲,日常推文經常收獲10萬+閱讀,很多粉絲都會拿著她的文章推薦美食,去找對應餐廳。
這樣的反饋,讓聞佳意識到了“艾格吃飽了”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天生愛折騰的她想著,能不能找點東西來賣。什么東西是大家會喜歡吃,而市場還沒能充分滿足用戶需求的?然后發現,當時市面上的山核桃不僅難剝易碎,還添加奶精味精等化學用料。
于是,聞佳回到家鄉杭州,和浙江農林大學合作了一款,只用鹽和糖采用古法烘焙的山核桃。產品在公眾號推出沒幾天,便給聞佳帶來100萬訂單銷量。這次成功嘗試,給了聞佳創業的信心。
至于為什么不走流量變現的老路?聞佳告訴新經銷,從創業之初就明確兩不做:一不接廣告不寫軟文;二不做網紅模式。簡而言之,艾格不做內容電商的生意。雖然內容傳播是團隊的先天基因,但我們要做食品品牌,產品開發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關于食物,我不是比你懂得更多一些,只是你比多花了更多的冤枉錢。” 當聞佳寫下這句簡介,就已經奠定了品牌創建的理念,以創造用戶價值為核心。
賣山核桃的經歷讓聞佳意識到,站在用戶角度思考,以用戶需求為驅動力,直接面向用戶溝通對話,或許才是創新品牌的正確打法。
隨著產品研發經驗的增加,艾格吃飽了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更加精準。比如,在研發雙蛋黃豬肉粽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粽子廠都會添加味精,蛋黃也是冰凍的。聞佳知道,這樣的食物口感是無法打動用戶的。于是,聞佳研發了一款沒有味精、現挖蛋黃,口感更好的粽子,一下就打動了用戶。據說,這次實踐還帶動了眾多粽子廠的改革。
聞佳說,現在的年輕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印象,其實越來越單薄了。他們選擇零食,不會關心是不是大品牌,只關心東西好不好吃。
《藍海戰略》一書中提到,只有以突破競爭為目標,從用戶價值出發,對產品價值鏈進行重新設計,并實現成本結構的重組,才能創造出來新的消費需求,最終從競爭激烈、利潤率低、增長缺乏想象力的紅海,走向廣闊的、全新的藍海。
在研發和售賣粽子、龍井茶、大閘蟹、月餅等傳統時令零食的過程中,聞佳發現中國傳統零食市場的空白,于是確定要做中國傳統零食品牌。
關于品牌理念的設計,聞佳從北京TRB胡同餐廳得到啟發。打造傳統零食品牌,一定要把中國傳統文化放在核心位置來表達,用更加時髦、高級、符合年輕人對傳統文化認知的方式。具體體現在艾格吃飽了的時令產品和包裝設計等方面。
比如,艾格吃飽了和一個黃酒品牌合作,想要打入年輕用戶市場,將黃酒瓶做成花器形狀,吸引一大批文藝青年。
商業模式創新的背后:3萬+社群成員
互聯網的下半場,最典型的特征是:從貨找人時代向人找貨時代轉變。在產品過剩期,用戶最中意的消費方式,不是你賣什么我買什么,而是我想吃的你都有。
雖然大家都相信,內容和社群才是更快速觸達目標用戶的方式。然而,傳統品牌尾大不掉轉型難,這也給創新品牌有了發展的空間。這種品牌思維的轉變,就是艾格吃飽了的創新前提。
要了解艾格吃飽了的商業模式創新,必須先要理解“沒事干研究院”。
艾格吃飽了以美食內容為載體,通過輸出好的美食內容,將重度的美食愛好者“圈”在自有的社群內,這3萬+的資深美食愛好者,就是品牌的外圍產品研究院。出于對美食的愛好,這些社群內的用戶,可以參與到艾格的產品研發、產品迭代、賣點挖掘中去。
反觀傳統的零食研發設計邏輯,找幾個市場人員,綜合行業報告,消費趨勢,以及線上的需求關鍵詞分析和歷年銷售數據的分析,決定做什么產品,做成什么樣。然而這樣做,看到的只是冰冷的數據,冰冷的用戶畫像,感知不到用戶最真實的感受。
以牛肉干研發為例,沒事干研究院的運作流程。首先,在社群內發起話題表單,“大家在淘寶上買過哪些好吃的牛肉干?”成員根據自己的偏好填寫。
每一份表單都是一套完整全面的競品分析。最終團隊根據訴求分析,研發一款更能保存牛肉口味、更好咀嚼的條狀小包裝牛肉條。第一批產品1000盒,迅速售罄。
可以看出,相比傳統快消企業的專職市場部,沒事干研究院就是艾格的超級大腦。
憑什么說沒事干研究院,可以代表用戶需求?因為,他們都是資深美食愛好者,用聞佳的話來說,成熟的消費者。這里有幾個數據,大家可以感受下。沒事干研究院剛成立時,成員需要通過社群準入考試。最初的1000人,通過率僅有20%。2年后,社群發展到3萬人。
美食零食化和零食美食化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休閑食品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預計,到2020年,休閑零食整體市場規模接近2萬億元。
《中國視頻產業發展報告(2012-2017)》則顯示,國內食品工業的小、弱、散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全國1180萬家獲得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中,絕大部分在10人以下,小微型企業和小作坊仍然占全行業的90%以上。
可以看到零食行業的現狀,年輕吃貨群體助推國內零食產業市場的增長,但受限于地域廣闊,零食行業分散,消費者比較難買到更健康、優質的零食。
基于這種行業和用戶現狀,聞佳提出,美食零食化和零食美食化的趨勢,目的是幫大家找到更多更好吃的美食,同時對粗制濫造的零食進行升級,做成符合用戶期待的零食。
聞佳告訴新經銷,全國各地有很多美食,因為供應鏈難度等問題,從當地走不出去,只要能規模化生產,就可以變成走出來的零食。而很多工業化的零食產品,只要進行工藝改進,就能變成真正好吃的美食。
用美食內容找用戶,用核心用戶找優質產品,讓重度美食偏好者給產品把關,就是艾格吃飽了接下來要做的事。
眾所周知,零食競爭到最后都是同質化的食品。如果要問艾格吃飽了有哪里不一樣?答案就是零食理念。這種差異化還體現在品類邏輯和產品營銷上。
聞佳說,在品類邏輯上,我們更偏向于我們的用戶,她們懂吃、會吃、好吃。我們是要給她們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從全國各地找到,她們需要的零食和口味。因此,我們是全方位的,也是全品類的。
艾格吃飽了團隊認為,中國零食的特征是,食材講產地,生產講季節,呈現讓人想象出好食材的本味,零食應該在日常中自然地被分享。
所以,艾格吃飽了希望結合內容能力,圍繞中國傳統文化,給消費者傳遞更具體和時髦的品牌形象。同時,采取場景化的產品研發邏輯,要設計出能引發消費者拍照和圍觀的場景。用用戶喜歡的方式,引發用戶自傳播。
比如,2017年春天,艾格設計的一款“春光乍現”零食包,面向的是上班族辦公室抽屜,但在場景設計上,主打的是大家想象中的春游場景。還有,設計彩色收音機包裝,與知乎推出聯名款零食等營銷嘗試。
當被問到,和其他網紅品牌比艾格吃飽了似乎不夠會玩,聞佳表示,“很會玩”的最終目的是讓更多的消費者快速的了解你的品牌。而我們的理解是,任何的玩法都不能脫離產品本身,好吃是食品的核心價值。
單單線上的社群成員覺得好吃還不行,艾格也需要走到線下,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看得到,買得到。為此,今年春節后,前好麗友食品高管陳力浩先生,加入艾格吃飽了擔任合伙人,全力推進艾格走入更多線下渠道。
2019年年初,開始相繼進入京東超市、天貓超市,以及一線城市便利店渠道。
陳力浩認為,零食的售賣,同樣遵循經典二八法則,即少部分爆款商品提供了大部分銷售額。但不論品類和產品如何變化,未來的商業,一定是粉絲深度參與整個產品研發流程。現在,艾格已經走出了創新的第一步!
寫在最后:
坦率地說,艾格吃飽了的經營邏輯,跟現有的快消打法,完全不同。縱觀現有的快消企業,無一不是從某個品類切入,通過品類塑造品牌,再通過品牌延展品類。當下,很多創新消費品牌,也是類似的邏輯,從品類切入,經營用戶,通過口碑傳播,塑造品牌。
但艾格的邏輯,通過對美食的理解和輸出,聚集一批美食用戶,通過與用戶互動交流,洞察消費需求,繼而推出系列產品,這有點類似早期“小米社區”的邏輯。
過去我們一直強調以消費者為中心,以用戶為導向,雖然口號喊得很多,但到底怎么做,怎么玩,似乎一直沒有答案, 也沒有可實行的路徑。艾格吃飽了,為行業提供一個范本。
當然,創新也是有代價的,因為沒有標桿,沒有模板,沒有可模仿的路徑。后端的供應鏈,前端的渠道建設,中臺的品牌營銷,都需要艾格吃飽了“劍走偏鋒”,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本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
樂收生意寶-是樂收網旗下精準、便捷的采購信息和供應信息發布平臺,樂收生意寶用簡單的理念,致力于為中國4000萬中小企業和商業人士提供便捷的采供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