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生鮮電商一度被譽為電商行業的“最后一片藍海”,在示范效應與產業井噴的疊加力量下,近幾年,生鮮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井噴式發展”,不管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都踴躍的加入了這場生鮮電商的爭奪戰中。然而,一陣撕殺過后,卻是死的死、傷的傷,生鮮電商已然是一片哀鴻遍野。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 4000 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而據另一組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4萬億元,其中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103.2億元,較2017年(1402.8億元)增長49.93%。也就是說,交易規模大、被稱為最后一片電商藍海的生鮮電商,卻長期飽受1%的低盈利概率之痛。
?
為何生鮮電商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生鮮電商不同于其他傳統電商,由于銷售的產品以食物為主,它對產品的“鮮”有極高的要求。這種要求導致了所有生鮮電商必須要面對許多的問題:
第一、冷鏈物流
當前國內冷鏈物流體系并不成熟,而生鮮類產品是一個對物流方面要求極高的產業,為了保證食品的新鮮度,食品必須冷鏈物流進行運輸。可是,冷鏈物流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復雜,建設投資也要大很多,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第二、供應鏈管理不完善
因為生鮮類產品很明顯不屬于標準化產品,即便不是純線上模式也很難避免,而且從生產端來看,也不容易讓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而且考慮到成本、產量、銷路等問題,需要產品多樣化才能最大化分散各種風險,也不適宜標準化。生鮮電商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必須不斷加強產業鏈的深入程度,以此保證產品品質方面的保障。
第三、收入與成本的問題
盈利難、燒錢多、造血能力差一直是外界對生鮮電商的印象,仿佛離開資本就難以存活,不燒錢就是等死,即使京東、阿里這樣的巨頭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走出這樣的窘境,投入與收入不成正比。
在用戶習慣方面,眾多消費者并未習慣線上下單購買生鮮品,很多消費者還是習慣到門店自選新鮮商品,而且即使用戶選擇在線上進行購買,
那么對生鮮的要求很高,而電商缺少消費場景的體驗,難以見到實物使用戶輕易不會去嘗試,即使偶爾購買,也很難形成大趨勢,復購率很低,而一旦品質出問題,用戶會更難買賬,因為用戶原先購買的時間成本并不高。
第四、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受重視
由于生鮮商品品類繁多、季節變化較大,生鮮電商對市場把握的精準度有限,賣不出的貨品容易形成積壓,生鮮產品質量無法把控,食品安全成難點,生鮮電商食品質量難把控。
?
生鮮電商如何走向康莊大道?
目前生鮮電商所面臨的問題從本質上講還是行業缺乏規范化標準化的運營方式,那么生鮮電商如何走向康莊大道?
一、整合冷鏈、物流、倉儲
想要在生鮮電商中存活,并且在生鮮電商市場分得一杯羹。最基礎的條件就是建立建全冷鏈運輸倉庫,以此來保證產品的“鮮”度。
這一點,行業玩家可以效仿京東,通過用提高供應鏈效率的方式降低產品價格、降低運輸過程中的損耗。而且生鮮電商需要打透流通壁壘,建立區域中心倉,配合城市社區服務點,達到以點蓋面的效果。企業把挑選好的全球優質商品結合大數據,根據每個地區訂單量,把商品配送到社區服務點,不僅滿足了不擅長網購人群,又可以讓網購人群直觀感受到平臺商品的質量。
二、用戶人群
應該全方位尋求適合的經營模式,考慮到生鮮電商難做,是因為絕大部分用戶,尤其是經常去菜市場的中老年人,他們的消費習慣依然在線下,這些70左右的人群,每天下廚制作各種菜肴儼然變成了一項日常消遣活動,他們一般游走在一些農貿市場,尋找符合心意的食材。對網上售賣的生鮮產品,持有很大的懷疑,甚至就是認為網上售賣的生鮮產品都是質量不好的,生鮮電商是個持久戰,贏得用戶的信任比吹得天花亂墜的海外直采重要的多。
三、整合大數據資源
關于大數據整合主要是農產品本身以及客戶的口味數字化,這一方面可以幫助平臺進行庫存管理,對農產品上游的諸多環節起到指導作用,提升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云計算的運用,分析各地人群的需求,在產品需求量大的地方可以實現部分生鮮食品的區域化采購,減少物流成本,降低產品損壞率,實現把控源頭,降低成本,同時也提升生鮮電商的行業服務效率。
四、攻克評定標準
生鮮產品與其它類產品不同,服飾類能從外觀和耐磨程度上評定好壞,設定分類。但是生鮮,產源地能勉強算作一個界定標準,生鮮最重要的口感確是沒有任何一條適用的標準,多數商家是以價格低廉吸引用戶,所以必須要攻克評定標準這個難題。
?
由此看來,生鮮電商的前景雖然巨大,但在這條康莊大道的兩側卻是尸橫遍野,要想啃下這塊硬骨頭,生鮮電商創業者們還有一段較遠的路程需要走。
樂收生意寶-是樂收網旗下精準、便捷的采購信息和供應信息發布平臺,樂收生意寶用簡單的理念,致力于為中國4000萬中小企業和商業人士提供便捷的采供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