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之前,廣州要對17個重要的片區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未來,廣州還會建51個海綿公園、21個濕地公園以及25個人工濕地。不僅如此,廣州的宏偉目標是,到2030年海綿城市的建設范圍要占建成區總面積的八成。日前,市國土規劃委公布了《廣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 16-2030)》(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的總體建設目標是”打造高密度建設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典范,建設山水共生的嶺南生態城市和宜居都市”。
根據《規劃》,將以北部森林、中部園林綠地、南部濱海濕地以及珠江水系為生態骨架,在市域范圍內構建“三縱五橫多廊”的生態廊道網絡骨架。“三縱”是西部的“流溪河-珠江西航道-洪奇瀝水道生態廊道”,中部的“帽峰山-火龍鳳-南沙港快速-蕉門水道生態廊道”,以及東部的“增江河-東江-獅子洋生態廊道、廣州東部生態帶生態廊道”;“五橫”是北二環生態廊道、珠江前后航道生態廊道、金山大道-蓮花山生態廊道、沙灣水道生態廊道、以及萬頃沙-鳧洲水道生態廊道;而多廊則是各區組團的138條生態廊道。
而廣州的海綿城市自然生態空間格局將會呈現為“兩區、三軸、四片、十八廊、多核、多網”的布局結構。
《規劃》對海綿城市進行了明晰的分期建設規劃布局,其中,對于“近期海綿城市建設區域”,規劃到2020年海綿城市建設范圍達到358平方公里,覆蓋建成區面積228平方公里,占全市建成區總面積的兩成。
具體而言,對廣州11個區的17個重要片區進行了明確的規劃,這些片區的建成面積少于近期建設范圍面積,也就是說,到2020年,這些片區將比現狀更大范圍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
這17個片區分別是:從化區中心區和溫泉部分區域、南沙的蕉門河中心區、增城的中心區、天河車陂涌流域一帶、海珠的琶洲地區和廣紙地區、番禺的大學城、南站商務區部分區域、國際創新城、白云新城和周邊地區、花都的中心區、荔灣的大坦沙和芳村地區、越秀的流花湖片區以及二沙島地區、黃埔的臨港經濟區。
而對于規劃遠期海綿城市建設區域來說,廣州更有抱負,規劃到2030年海綿城市建設范圍達1461平方公里,覆蓋建成區面積878平方公里,占建成區總面積的八成。
根據《規劃》,為了將廣州建成海綿城市,未來打算建設一系列的海綿公園、濕地來增加廣州城市總體的“水分”。
廣州擬新建海綿公園與濕地公園72個,還計劃新建人工濕地25處。
此外,擬通生態整治和修復97條河涌,重建河涌水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