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起重還能走多遠?
作為一個起重人,這么多年,
這是一個一直讓我擔憂、思考并不斷尋求解決辦法的問題,
也是讓所有從業者最為頭疼的問題。
低價競爭傷害了誰?
文/中國起重機械網創始人/起重匯創始人/
長垣縣電子商務協會會長
——楊書彥
近一段時間,當看到某些公司打出“我哪懂得什么是市場,全靠便宜”、“全市場最低價”時,我的這種隱憂再次被放大了。我在反思:當一個行業以最低價格作為占領市場、贏得客戶的手段時,這個行業能走多遠?能贏得多少客戶的尊重?當這個行業更多的從業者,以犧牲未來利益,只把低價銷售當作求生的手段時,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起重行業能夠走多遠?
市場需求只有最低價嗎?還是低價只是河南起重的代名詞?
“我要這個配件,給我找價格最低的!”這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一個需求,打幾通電話,比來比去,仿費要挖地三尺也要找出低價的。我不排除質優價廉的產品,但我絕不會懷疑“一分價錢一份貨”這句話的道理。面對低價格的訂單,對匠心缺失的企業來說,我仍然擔心:企業會不會降底產品品質賺取利潤。
“你壓我的價格,往死里壓,沒辦法,我只有降底配置,減少材料成本了,賠錢的買賣咋做?”面對這個問題,一個企業老板如是說。
于是,我們這個行業陷入了一個價格決定市場份額的死循環。成本低了、質量差了,售后的成本卻增加了,最終,這個行業因質量、品牌、信譽等問題,導致行業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河南起重陷入“人人聲討”的怪圈,行業將會再次陷入難以起死回生的困境。
在上海做起重的王經理說起自己的一樁經歷,幾年前,他千辛萬苦,好不容易談成一筆生意,負責采購的甲方經理把簽好的合同拿給老板簽字,老板一看單位是河南的,只說了一句話“不和河南人做生意,不用河南起重機”,隨手把合同撕了。
“做起重機銷售本應該是個高大上的職業,沒想到現在做成了下三爛的行業。”事后,王經理每每說到這回事,仍然心里憤憤不平、充滿了委屈。談到原因時,他連連說,“賣賤了,賣賤了。我們長垣人拼到最后連尊嚴都沒有了。”
低價不是行業的救命稻草。
俗說話,一分價錢一分貨。拼價格的結局是什么?
有一句行話叫“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在我們身邊,我們看到,不管什么樣的產品,總有人比你的的低價格更低,不管價格有多低,總有人會接單。“從生產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價格根本無法保證利潤率,如果他們能做,那也肯定是在原材料和工藝上偷工減料了。做產品,在生產環節偷工減料省一塊錢,售后成本就有可能增加十塊錢甚至一百塊錢,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一個在起重機廠做了十幾年技術總工的工程師也憂心重重,他說,長此以往,受損失的不僅僅是企業和個人,而是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將會受到威脅,河南起重的名聲會越來越壞、難以為繼。
一個配件便宜幾塊錢、幾十塊錢的背后是什么?除了質量問題之外,最嚴重的后果,是這個企業沒有了利潤保障,沒有了創新發展資金。但是為了求生存,企業不得不在原材料上作手腳,犧牲產品質量,換取微簿利潤。起重 行業,可以說陷入到史上最為嚴重的惡性競爭的怪圈之中難以自拔。
業務經理以為省了幾塊錢,占了個大便宜,殊不知在目前原材料成本上漲、人力成本增加,各方面成本居高不下的大環境下,這么低的價格怎么能買來高質量的產品呢?貪圖便宜最終損害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切身利益,還影響了河南起重的形象,相繼也會丟了長垣人將近三代人打下的終端市場。
曾經有人擔心,說河南起重如果不提高產品品質和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將會重蹈之前“振動棒市場”的覆轍。在中國起重機械之鄉,“溫水煮青蛙”的現象正在顯現,不改變觀念,這對行業將會是滅頂之災。
靠低價格戰,我們能走多遠?它是我們行業最后的救命稻草嗎?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起重行業的發展,是畸形的,不健康的。因為整個行業的從業者都掉到了這個怪圈中,無法自拔。在“生存大于天”這個群體中,我們這么做,似乎也沒有什么過錯,就像我們的環境污染,就像我們的食品安全。但是目前呢、未來呢?
長垣起重,能走多遠?
這個答案,在起重行業所有從業者的心中。你可以不說,但你一定明白,因為你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