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年,泉州計劃完成投資300億元發展港口,建成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港。昨日,海都記者從泉州市交通委獲悉,經泉州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泉州港口發展行動計劃》剛剛印發。
根據計劃,泉州未來3年將重點完善港口規劃體系,提升泉州港口吞吐、集疏運、物流集聚、服務、攬貨、大通關等6大能力,具體通過17項行動和31個重點項目逐步推進。300億元資金中,港口配套設施建設投資200億元,港口泊位建設77.97億元、航道建設23.07億元。
新建航道 優化港口功能定位
到2018年,將建成湄洲灣30萬噸級航道三期工程、泉州灣1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圍頭灣石井5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等公共航道、錨地,基本建成湄洲灣南岸、泉州灣工作船基地各1個。新增港口泊位20個,新增通過能力3165萬噸,屆時,泉州港口碼頭泊位通過能力預計可達到14334.5萬噸。
同時,對泉州各港口碼頭的功能劃分進行優化調整,具體為:后渚老港區將加快推進整體搬遷和功能調整,石湖作業區集中發展集裝箱運輸,錦尚作業區集中發展件雜、干散貨運輸,石井作業區建設成石材及對臺貿易專業化港區。計劃到2018年前,后渚作業區貨運功能逐步轉移至秀涂、錦尚作業區,梅林、崇武作業區部分功能轉移至錦尚作業區,逐步推進水頭、東石、安平、菊江作業區(點)貨運功能全部集中到石井作業區。
根據不同港區的貨物流通特點、產業分工情況,港口物流模式將各具特色。泉州灣中心港區重點圍繞集裝箱、成品油、紡織服裝等主要貨種運輸,定位為區域性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北翼肖厝、斗尾港區以服務石化產業為主,重點發展液體散貨運輸,定位為我國南方重要的液散物流中心;南翼港區重點打造集石材運輸、加工、倉儲、配送為一體的“前港后廠”的創新物流配送模式。
便捷通關 建設陸地港飛地港
港口軟件服務方面,未來3年,泉州將打造便捷的港口通關環境,推動開展“單一窗口”、“一站式”等新型通關模式,加強關檢協作,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對接省電子口岸信息平臺。石井作業區口岸計劃2017年前,建成口岸查驗服務設施并通過國家驗收。
今年還將啟動泉州港務集團整合重組工作,并力爭投入使用泉州灣、圍頭灣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到2018年,力爭外貿集裝箱航線基本覆蓋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爭取開通至中東、東南亞等重要港口近洋航線,內貿航線則覆蓋國內大部分港口。
另外,鼓勵港口企業在泉州港口腹地特別是在興泉、漳泉肖沿線各物流中心城市建設“陸地港”,建成秀涂、石湖、石井、肖厝作業區等內陸有關省、市進出口基地“飛地港”。至2018年,力爭在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產業集中度高、產業鏈條完整、與港口布局相協調的臨港產業基地(園區)。
完善交通
建設國際轉運中心
行動計劃提出,要實現鐵路直達北翼港區肖厝、斗尾作業區,高速公路覆蓋所有港區,各主要港區10分鐘內可上高速公路。今年將建成湄洲灣南岸鐵路支線45.976公里,開工建設興泉鐵路泉州段約150公里、中化泉州石化專用線15公里等,明年計劃開工建設秀涂鐵路支線。
疏港公路方面,將啟動建設泉三高速永春段擴容、泉三高速復線南惠高速豐州后田至沈海復線南安段、同安經南安南至沈海高速晉江內坑的泉廈兩市環城連接線等,廈沙高速德化段、廈沙高速安溪至達埔段計劃明年建成,泉廈漳城市聯盟高速公路泉州段2018年建成。
同時,建設國際轉運中心。探索由境外港口啟運,經石湖、圍頭作業區換裝國際航線,繼續運往第三國或地區指運口岸的運輸方式。到2018年,力爭水水中轉貨物量超500萬噸。
未來3年,泉州將繼續深化與臺灣高雄港港際合作,引導轄區港航企業與臺中、高雄等港及臺灣工礦企業建立合作機制,發展對臺煤炭、礦石等大宗散貨中轉業務,并加快石井客運碼頭二期改造,提升泉金航線服務能力。2016年年底前,將完成秀涂作業區16#泊位2萬噸級滾裝碼頭建設,積極拓展對臺滾裝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