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要跟京津冀協同發展密切相連,協同發展一定要創造條件為疏解提供服務,特別是交通一體化的問題。”3月7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北京團開放日上表示,預計“十三五”期間將建設1333公里的城際鐵路,正在建設中的城際鐵路將從交通方面形成京津冀的一體化。
1、北京市委市政府明年底搬到通州
李士祥代表在回答記者有關北京交通治堵的問題時介紹說,北京現在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172萬人,機動車達到562萬輛,平均擁堵指數5.7,交通治堵是一個關乎公眾利益的問題,一定要公眾的廣泛參與,一定要依法進行。
李士祥代表表示,北京要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帶動人口疏解,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正在建設中。“明年年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已經決定搬到行政副中心辦公,同時要帶動市委、市政府的相關部門搬到行政副中心辦公,這樣可以帶動40萬人的向外疏解。當然,這有一個時間的持續。”
通州是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李士祥代表表示,同時,北京還規劃了3個新城區,包括大興區、順義區、昌平區。按照新型城鎮化的規劃,也將承接北京功能的向外疏解。“功能疏解帶動人口疏解,產業疏解帶動人口的調整,產業疏解出去,人口整個的就業情況也要發生變化。”
李士祥代表說,到去年底,北京疏解了220個區域性的批發市場、79個工業企業。“產業的疏解必然帶動人口的調整,堅持北京的房地產開發控制,北京的房地產控制在一段時間內是不會變的,控制房地產開發就是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
2、京津冀城際鐵路將建1333公里
“疏解要跟京津冀協同發展密切相連,協同發展一定要創造條件為疏解提供服務,特別是交通一體化的問題。”李士祥代表表示,去年京津冀打通了一批斷頭路,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一起還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有限公司,提出要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預計“十三五”期間將建設1333公里的城際鐵路。
“交通治堵就是綜合施策,我們定了一個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構建現代化的交通綜合體系。”李士祥代表說,圍繞現代化的交通綜合體系制定了十大重點任務,首先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還有停車、智能化的管理等。到2020年,北京綠色出行比例將達到75%。其中,今年北京就確定了46項與交通相關的工作,包括建設微循環、打通斷頭路等。“在加快地鐵建設方面,今年北京的地鐵建設里程雖然不是最多,但都在中心城區里,可以緩解五環以內的擁堵問題。”
3、北京不會草率提出常年單雙號
關于機動車擁堵費和單雙號限行問題,李士祥代表坦言,“擁堵費不是為了收費而收費,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政行為,更多的是從降低小汽車的使用強度這個角度認真進行研究,但并不意味著3月份就會出臺,研究論證是有程序的,而且研究論證也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針對關于單雙號限行問題,李士祥代表表示,“這是很復雜的問題,現在的單雙號是在兩個前提下實行的,一個是當遇到重大國事活動的情況下,另一個是在極端天氣的情況下實行的。”李士祥代表表示,“今年先把極端天氣這事研究透,極端天氣在北京到底是多長時間,有沒有規律。坦白講,是有規律的。”
李士祥代表說,北京除了人多車多之外,還有兩個和南方不同的顯著特征,一個是北京北部山區、半山區占61%,此外北京常年降雨一般不超過500毫米。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導致北京會出現極端天氣。遇到極端天氣時,機動車到底怎么停,怎么限?應急預案最近又在修改,而且請環保部、環保專家、氣象專家進一步論證。“在極端天氣到來的時候,先停國一、國二、國三這樣的車,把小轎車排在這個之后,大排量污染的先停。直白點,不會草率提出常年單雙號,首先解決重大國事和極端天氣這兩個問題,看一看效果如何,再進一步研究。”
4、京津冀三地醫保對接已開始研究
談到京津冀教育、醫療一體化問題,李士祥代表表示,京津冀三地已經做了規劃,教育和醫療都對接了這個規劃。此外,對接也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那就是北京和河北共建的燕達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天壇醫院都與燕達醫院建立了合作關系,還有11家醫院與其建立了協作關系。根據統計,每天來北京看病的外地人初步統計是13萬人,23%來自河北,這個統計還不包括隨同人員。“所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特別要加強公共服務的三地協同發展。”
李士祥代表還表示,首鋼疏解到曹妃甸,是北京疏解的一個重點企業,也是國家鋼鐵行業的一個重點企業,現在正在研究北京托管曹妃甸醫院。而且,現在西城區正在研究小初高配套學校在曹妃甸落地。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產業功能、行政功能疏解,與之配套的教育醫療也將隨之進行配套疏解。“現在正在研究京津冀三地醫保的對接問題,比如燕達醫院的醫保還沒有完全同軌,這就涉及許多體制、政策方面的問題,我們將不斷進行探索,相信這個問題能夠解決。如果教育辦分校的話,也會遇到資質互認、職稱晉升問題,也將通過改革的辦法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