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照鋼鐵、包鋼近兩個月相繼傳出裁員傳聞之后,周一,國內媒體報道稱武鋼集團可能裁員超萬人的消息在業內掀起波瀾。正值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之際,這不禁令人擔憂中國是否會重演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美地區慘烈的鋼鐵業危機。
12月14日,界面新聞發布題為《武鋼股份計劃三個月內裁員逾6000人 武鋼集團或裁員1.1萬人》的獨家消息。對此,武鋼集團官方網站14日晚間通過官方微信發布公開聲明稱,目前并沒有“裁員”,記者僅通過電話與武鋼相關人員溝通,并未到武鋼實地采訪,文中標題等多處表達失準,致使職工和社會公眾產生歧義。
此前,日照鋼鐵和包鋼就相繼宣布網絡稱公司裁員系謠言。11月28日,一篇名為《日照鋼鐵董事長杜雙華發公開信宣布減產減員》的文章開始在網上傳播,信中涉及裁員這一敏感話題。隨后,日照鋼鐵在官方網站緊急辟謠澄清,稱這封內部信是七年前的舊文,公司完全不存在減產減員問題。
本月初,網上流傳一則“包鋼集團董事長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信中稱“包鋼集團將減產減員”。包鋼集團12月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所謂公開信是假的,“減產減員”純屬網絡謠傳。目前包鋼集團生產經營情況總體穩定。
盡管上述國內大型鋼廠相繼辟謠裁員傳聞不實,但在市場頹靡、行業普遍巨虧的情況下,一些海內外鋼廠的確在減少員工數量。
界面新聞在本月初的報道中稱,裁員潮襲擊中國鋼鐵生產第一大省河北。該報道援引卓創資訊鋼鐵分析師田艷的近期調研結果稱,河北省武安、邯鄲、石家莊等地,一半以上的鋼廠裁員10%-30%,部分鋼廠裁員1/3以上。該機構分析師李穎走訪鋼鐵重鎮唐山后發現,部分主導鋼廠裁員25%。
今年以來,盧森堡安賽樂米塔爾、美國鋼鐵公司、俄羅斯耶弗拉茲集團等全球大型鋼企也都發布了裁員計劃。
不過,來自中鋼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粗鋼產量為6.75億噸,同比僅下降了2.2%,目前有效產能約10億噸。同期,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386.38億元,主營業務虧損720億元。
長江證券分析師王鶴濤、劉元瑞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4年黑色冶金及壓延行業直接就業人口逾400萬人,鋼廠大規模產能直接關停將面臨較大的員工失業問題。
他們還稱,根據國外經驗,正常的產能出清過程均會歷經數十年的反復才能完成,預計我國的產能調整會遵循同樣的規律。
以史為鑒,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博士生導師譚浩9月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稱,一些跡象表明,除了產業周期因素外,中國鋼鐵業面臨的更有可能是結構的變化,因此,中國也可能迎來“后鋼鐵”時代。
“鋼鐵危機”是一個工業化國家鋼鐵業結構性變化的標志。而始于1974年的那場席卷歐美的鋼鐵危機讓人刻骨銘心,因為其慘烈程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潭浩列舉了一些數據以描述那時的景象:
發達國家鋼產量大幅下跌。1974年到1984年的10年間,英國鋼鐵產量下跌近60%,美國下跌近40%,西德下跌26%,法國下跌近30%。
比產量下跌更加劇烈的是就業人數的變化。上述十年間,英國鋼鐵業的產業工人人數從近20萬人下降到不足7萬人,下跌65%。美國鋼鐵工人人數從超過50萬人下降到23萬人,跌幅超過一半。西德從23萬人下降到不到17萬人,法國從近16萬人下降到不到9萬人,盧森堡從2萬4千人下跌一半到1萬2千人。
多個發達國家鋼產量占全球總產出的比重曾經沖高回落。美國粗鋼產量占比在1920年左右達到60%后開始下跌。日本鋼鐵產量占比從1950年代起快速攀升,1970年代達到16%左右的峰值后逐步回落,到2014年僅占世界總產量的不到7%。曾經在1870年占世界鋼產量近40%的英國鋼鐵業,1980年產量僅占世界總產量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