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是根據光生伏特效應原理,將太陽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目前,我國的一次儲能量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約只有世界總儲量的10%。而太陽能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潔性、安全性、廣泛性、長壽命和免維護性、資源的充足性、可再生以及潛在的經濟性等優點,在長期的能源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光伏發電的作用不只是貢獻電量光伏發電過去幾年的發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尤其是其成本的下降幅度與速度。通常,人們會把風電與光伏發電放在一起,分析其類似的作用,特別是在改善電力結構、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而促進節能減排與能源轉型方面的積極作用,而這一作用的發揮,直接的原因在于其可以提供電量服務。但是,仔細審視光伏發電,其應該比風電能夠在“貢獻電量”之外發揮更大的潛在作用。
相對于風電,光伏發電呈現不同的特性,最顯著是風電在小時到天的范圍內是間歇性的,具有反調峰特性,保證容量非常低,近乎于零;而太陽能是秒到分鐘級別的間歇性,與電力需求高峰相對一致,在增加調度靈活響應需求的同時,卻也可以在尖峰時刻替代天然氣發電,而后者事關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問題。光伏發電如果能夠在某些電網區域內形成規模,輔以更先進的調度技術與實時響應,將有效地發揮替代尖峰負荷的作用。
相對于風電,太陽能的能源密度更低,而出力波動更加頻繁,難以控制。這是太陽能的缺點。但是另一方面,太陽能資源隨處可得,場地獨占性限制比風電相對要小,容易“遍地開花”。這也在客觀上形成了對儲能設備的需求,典型的就是目前已經廣泛應用的太陽能路燈,配備相應的電池進行儲能成為標配。電動汽車目前仍然面臨續航里程短、成本高昂、電池壽命還無法滿足要求等缺點,相信通過電池技術上的進步、管理上的彌補以及更清晰的價格杠桿,其未來仍值得期待。而這其中,光伏發電能夠起到技術需求拉動的作用,而技術因素,是啟動電動汽車市場的關鍵與前提。
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表示,“十三五”我國將持續壯大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初步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年均新增光伏裝機規模2000萬KW左右。初步規劃“十三五”光伏裝機規模目標將達1.5億kW左右。“十三五”我國要擴大光伏發電規模化利用,加快推進中東部地區分布式光伏發電和西部地區光伏電站規模化發展。基于以上認識,光伏發電產業應該具有更大的空間與未來,應該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