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天津直博會前天落幕,眾多亮相的直升機讓觀眾一飽眼福。在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的展臺,一架直升機的縮小比例模型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這就是中俄聯合研發的先進重型直升機模型。今年5月起,就有該型直升機正在研制的傳言,本屆直博會是它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
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介紹,該型直升機最大外掛重量15噸,使用升限達5700米,可滿足在高原地區救災、維和運輸、部署兵力的需求。汶川地震時,租用俄羅斯直升機吊運重型機械的情況將不會再現。
研發目的 國內缺乏重型直升機上高原
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黃傳躍表示,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期間,暴露了我國缺乏重型國產直升機的問題。當年從俄羅斯租用的一架米-26重型直升機在搶險中大顯身手。
黃傳躍說,中俄聯合研發的先進重型直升機,外部掛載能力將達到15噸,可吊運輕型裝甲車、挖掘機等。該機型的高溫高原適應性,還將遠超米-26。
市場前景 預計國內需求約200架
黃傳躍提到,目前中國的渦軸發動機技術在2000千瓦以下級別基本成熟,擁有二代半到三代渦軸發動機的技術水準。但中國尚未研制過類似或超越米-26的重型直升機,在8000千瓦級渦軸發動機上存在技術空白。
先進重型直升機在研制階段將采用成熟的發動機產品,“初步決定先使用烏克蘭的D-136型發動機,后續是否用國產發動機,將看國家的具體安排。”黃傳躍說。
記者了解到,一款新型直升機從立項到首飛,時間跨度大約需要5年,此后的8到12年屬于調整周期。“先進重型直升機何時進入市場,具體時間還確定不了。”黃傳躍說,這要看實際研發進度。
他對該型直升機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我們會充分摸透用戶對成本的預期,在保證技術先進性和高溫高原性能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新機型的成本。”黃傳躍表示,先進重型直升機具有天然的軍民兩用優勢,預計國內市場需求約20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