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天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
與會者都圍繞當前經濟形勢和企業轉型、創新發展等談了看法。大家認為,面對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國經濟運行開局總體平穩,結構調整亮點頻現,定向調控等政策一定程度對沖了下行壓力,但市場需求依然低迷,穩增長仍須持續發力。李克強總理在最后的總結發言中明確指出,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持續加大,但大家既要對長期向好充滿信心,同時也做好應對更大困難挑戰的準備。
其實,正如總理最后客觀性的總結,當前我國經濟態勢依然整體低迷,工程機械行業作為中國裝備制造的一個重要分支,也依然處于低位運行的狀態。前不久,在2015中國好司機活動的北京啟動儀式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祁俊會長在談話中講到,面對我國的工程機械產業當前的低迷,隨著今年國家一些重大項目逐步開工,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他還指出工程機械各企業要在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高工程機械產品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工程機械行業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水平,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誠如祁俊會長在講話中著重強調的轉型升級對于當前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很多工程機械企業都已經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邁出了自己堅實的步伐。以行業的兩家龍頭企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為例,他們都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典范和代表。
三一重工緊密依靠一帶一路戰略托底,積極布局轉型工業4.0新領域。據記者了解,三一重工市場份額持續提升,行業龍頭地位穩固。2014年,混凝土機械實現銷售收入160億元,穩居全球第一。挖掘機械銷售收入66億元,國內市場上已連續四年蟬聯銷量冠軍,市場占有率超過15%。履帶起重機250噸級以上產品市場占有率約40%,行業第一;汽車起重機50噸及以上產品市場占有率行業第二。
三一的產業布局和“一帶一路”區域吻合度高,率先搶占了海外市場發展機遇,海外收入98.22億元,占比提升至32.3%。三一深耕國際化經營,沿絲綢之路經濟帶,完成東南沿海長三角地區、中西部湖南地區、西部新疆地區、土耳其、德國的產業布局,為國際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未來,公司將繼續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聚焦國際重點區域、重點產品、重點資源,以點帶面,實現輻射。全面提升美、德、印、巴產業園經營能力,全力支持普茨邁斯特發展,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實現國際化的新進步與新突破。
而中聯重科則產品實現“換裝”,加速國際化進程,同時進一步向高端智能服務轉型。對于本次換裝,中聯重科分管海外業務的高級總裁張建國稱,中聯重科的目標是打造國際化的企業,這就要求必須與國際接軌,包括產品的國際化。經過多年發展,已由單一的工程機械企業轉型為集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金融服務等多位一體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和諧統一的外觀形象已成為企業與國家接軌的必然需求。
“一帶一路”愿景的實施,為包括中聯重科在內的諸多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更好更快走出去帶來新機遇。張建國認為,中聯的全球化戰略主要靠外延式并購走出去,同時也要積極融入當地,根據每個地區的特點提供差異化產品,真正走進去為當地服務,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而本次涂裝的全新升級,是中聯重科追求極致工匠精神的實踐。同時,中聯重科也透露,開始著手進行商業模式的大變革,未來將從整機銷售占主導轉變為增值服務和產品銷售多元并進的商業模式。
在最近以來,鐵路十三五計劃的公布、“一帶一路”版圖的發布等等利好消息不斷為處于低迷期的工程機械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希望,為行業的回暖增添春色。京津冀一體化建設概念自公布以來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工程機械行業人士。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這一消息無疑是一味良劑,讓處于低位運行的工程機械行業再迎新希望。據了解,《規劃》將明確區域整體定位及三省市定位以外,還將確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規劃》包括總綱、實施細則和具體名錄。既有頂層設計綱要,也有實施方案細則和路線圖。細則包括交通一體化細則、環保一體化細則和產業一體化細則。這無疑將會帶來巨大的投資空間,據財政部測算,京津冀一體化未來6年需要投入42萬億元。多家機構一致認為,這將給房地產、建材、環保等板塊帶來確定性投資機會。
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智能環保產品成工程機械行業的新熱點,像陜汽重卡推出的新型環保渣土車,鄭州鼎盛及中意礦機的建筑垃圾處理設備更是以環保和高效獲得肯定,雷沃研制的旋挖鉆堪稱節能環保先鋒,而在2015中國國際環保展上,中聯重科的電動環衛車、洗掃車等8款產品驚艷亮相,阿特拉斯·科普柯還于上月在南京推出了PowerROCD45全液壓露天鉆機新品,該產品在重慶首秀實戰中表現出了工作高效、實用可靠、安全環保的特性。
最后,我們同樣以李克強總理對當前經濟的論述作為結束語,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持續加大,但工程機械從業者要保持對于未來的信心,同時也要做好應對更大困難挑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