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鄭東新區、開啟鄭汴融城、打造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這些年鄭州為什么不停地“自我加壓”?
因為在它心里有個夢想,那就是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建成“活力鄭州、幸福都市”。
雖然鄭州跟中西部地區的幾個省會城市相比并不占絕對優勢,但專家認為,未來我國中部很有可能形成武漢加鄭州的“雙核驅動”態勢,共同引領經濟發展。
最新定位
鄭州要建成國家中心城市
2012年,《鄭州都市區總體規劃(2012-2030)》就明確,鄭州要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實現“活力鄭州、幸福都市”的總體目標。
2014年鄭州兩會上,鄭州市市長馬懿再次明確,未來5年鄭州初步確立以國際化、現代化交通樞紐為特征的國家中心城市地位。
2015年的鄭州兩會上,馬懿再次在工作報告中明確,鄭州要建設以國際商都為特征的國家中心城市。據悉,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居于國家戰略要津、體現國家意志、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躋身國際競爭領域、代表國家形象的特大型都市。
存在問題
發展很猛,但經濟首位度偏低
如果一個城市經濟總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則說明該城市對所在省份經濟十分重要,如果超過三成,則說明依賴度較高。
2014年本報通過對27個省份(不含直轄市)的省會經濟占比統計發現,有15個省份的省會占比超過了1/4,有10個省會占比超過了30%。其中,武漢占比達到35.95%,成都占比達到35.4%,均超過全省的三分之一。
鄭州市統計局2015年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鄭州在全省的首位度進一步提高,比去年提高0.3個百分點。即便如此,經濟總量也才占到全省的19.4%。
這意味著,鄭州的經濟首位度偏低,在招商、引入外資等方面并不占優勢。
鄭州PK兄弟省會
A.商家點評
鄭州的優勢是交通便利,劣勢是人才匱乏
在中西部地區,與武漢和西安相比,鄭州有何優勢和不足?
鄭州歐洲制造之窗實業有限公司總裁李鋼偉認為,鄭州最大的優勢是交通四通八達、勞動力眾多和政策優勢,但高等教育資源和人才匱乏,尤其是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有待整合。
武漢的優勢在于工業基礎強,高新技術多,高等教育資源和人才儲備精良,但近代相對滿足于現狀,發展不如鄭州快。
西安特別具有文化底蘊和特色,高等教育資源也相對優厚,但城市和居民相對封閉,與河南人相比,缺乏創業和奮斗激情。
鄭州通力鋼結構網架工程公司、鄭州金三角陶瓷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宗俊說:“我最早到鄭州的一個最深印象是,鄭州人不排外。外地商家來了,鄭州人很熱情,讓外地人慷慨消費,把錢留下來。而武漢人和西安人就不是這樣,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外地客商的投資熱情。”
B.專家分析
鄭州和武漢很有可能形成中部 “雙核驅動”
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徐逢賢看來,中部的幾個省會城市各有各的特點。
“論發展潛力的話,武漢最大,其次是鄭州、長沙。至于西安,陜西的GDP一直比較低,西安又屬于革命老區,產業結構比較落后,所以發展需要一個過程。”
徐逢賢認為,已經上升為國家規劃的長江經濟帶,對武漢的帶動作用會非常大。“而長江的龍頭城市上海很多產業會進行轉移,主要轉移到安徽和武漢。此外,武漢人才眾多,大學多、科研機構多,這也是鄭州所不及的。”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張占倉也認為,鄭州與武漢相比,經濟實力還是弱了一點。武漢有武鋼、“二汽”等大型企業,光大學就有上百所,人才方面鄭州是趕不上的。
那么未來中國中部會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嗎?
徐逢賢認為不會。他說,很有可能形成武漢加鄭州的“雙核驅動”態勢,武漢是水路交通加航空,鄭州是陸路交通加航空,共同引領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