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大橋,飛架湖南株洲母親河——湘江,因其筑成時是我國最長的聯拱箱肋拱公路橋,被譽為“神州第一跨”。
2015年1月,“公路醫生”穿越湘江,攻克荷載限制、伸縮縫多、車流量大等諸多橋面施工難點,為石峰大橋進行快速、優質、環保的英達就地熱再生養護,讓這座通車12年首次大修的跨江通道重煥青春。
業主評價:“速度快,效果超乎想象”
石峰大橋,是株洲快速環道工程的重要子項目,外接G320和京珠高速,內連株洲石峰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建成12年來,超負荷的車流量以及重型貨運車輛的持續增多,致橋面鋪裝層破損,嚴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耐久性及使用壽命。
然而,在確定維修方案上卻遇到了難題:傳統銑刨罩面工藝耗時長并需整幅或半幅封閉道路,而且銑刨時還會產生噪音、揚塵和廢料污染,更重要的是,銑刨時產生的震動還會影響橋梁結構;傳統罩面工藝(含微表處)治標不治本,原橋面的病害沒有得到解決、材料沒有得到改善,而且還會增加橋梁恒載。
經過多方案考察對比,株洲市住建局決定采用被國家交通運輸部鑒定為“國際領先”的英達復拌就地熱再生工藝,對橋面進行維修,并評價“速度快,效果超乎想象。”因為,英達機組僅占用一股車道,行進速度4-6米/分鐘,機組駛過后破損路面隨即煥然一新。
過路車主周文俊先生告訴筆者,之前聽說石峰大橋橋面要翻新既高興又擔憂:“它是我上下班的必經之路,我自己本身就是學土木的,知道這么長的橋梁橋面翻新通常少則一兩個月,多則三個月。結果沒想到前后才20來天,石峰大橋就換了新顏!”
英達“內治外療”再生術標本兼治
除了“速度領跑”,英達的養護施工優勢更體現在“質量為先”。石峰大橋橋面混合料級配整體偏細,主要病害為麻面、松散、跑料。“公路醫生”通過代表性取芯、取樣試驗分析“對癥下藥”地給出了“醫療方案”,即通過英達復拌工藝消除病害的同時,改善橋面材料的性能達新料要求,大大提升使用性能。
“‘公路醫生’治療路病的方式,其實與‘中西醫結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負責此次施工的資深工程師形象地說,英達專利的間歇式熱輻射加熱技術就如同中醫外治療法中的“熱療”;國際領先的盤式灑布設備噴灑再生劑和熱瀝青,就如同給路面吃一劑“西藥”;而補充特定級配新料就如同增強體質,“這‘三管齊下’全面調理橋面‘身體’,效果立竿見影。”
這樣一來,在滿足原路面設計標高的前提下,原路面瀝青混合料實現100%再利用。而更為重要的是,英達專利加熱技術,能將橋面上中兩層瀝青混凝土層“焊”成整體,不存在弱接縫和弱界面;而隨著橋面材料級配的優化,且再生瀝青混合料優良的穩定性,橋面路用性能得以提高、使用壽命得以延長。
跨150道伸縮縫,“高難度動作”滿分完成
眾所周知,受橋面結構等多重因素影響,橋面養護與其他瀝青路面養護存在差異,難度也更大。在眾多難題中,橋梁伸縮縫堪稱“難中之難”。
進行大型熱再生養護施工,其他廠家不得不提前銑刨伸縮縫附近的路面,不僅浪費資源,還可能出現銑刨刀頭刮傷伸縮縫的現象。而英達施工時,只需在伸縮縫處鋪設防火布,機組行進到伸縮縫處,疏松耙自動抬起,即使是面對石峰大橋多達150多道(單車道寬)的伸縮縫,施工也連貫自如不停頓。
除此之外,英達橋面養護施工可以做到對橋面的標高、橫坡、縱坡不改變,不影響排水等附屬設施。正是憑借著諸多不可比擬的優勢,“公路醫生”截至目前已為江蘇潤揚大橋、南京棲霞大橋等全國數十個地區不同橋面“除病治傷”,盡顯橋面治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