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供需失衡、強勢美元等基本面利空因素并未消散,國際原油等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在2015年初繼續走軟。據分析,原材料市場的結構性供需矛盾、市場價格標準重構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是大宗商品低迷的主要動因,隨著大宗原材料在高位時的投資陸續產能釋放,供過于求正成為大多數商品的“新常態”。
面對供大于求沉重壓力,全球大宗商品跨國公司及主產區紛紛實施降價擴產促銷戰略,以此擠占市場份額。正是因為如此,盡管預測2015年石油市場供大于求,但沙特并不準備減少未來產量,而是將基準油價降至將近6年來最低,甚至油價跌至20美元/桶也不減產,以增強對于頁巖油氣和其他新能源的競爭能力。而伊朗隨后大幅下調銷往亞洲的原油期貨價格,折扣幅度創將近6年新高。
雖然原油供應過剩局面在短期內無法扭轉,但是過剩程度有望穩步縮小,從而將改變油價急跌模式。生意社能源分社資深分析師李宏認為,2015年國際油價有可能止跌,均價在65美元/桶,預計國際油價的高點會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出現,結束2014年持續下跌的局面。
大宗商品有望觸底回升
事實上,低油價造成大宗商品價格的全面下跌,但《全球經濟展望》稱,如果有更強勁的全球增長支撐,低油價會給發展中國家的石油進口國帶來巨大收益,預計全球油價疲軟態勢在2015年將會持續,由此產生的后續效應是實際收入從石油輸出國向石油進口國大幅轉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編寫的《世界經濟黃皮書: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稱,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的回升,雖然會促進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長,但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并不會隨著需求的回升而上漲,從長期視角看,原油價格下調的壓力相對較大。但隨著我國經濟增速回落的觸底、美國經濟的較為強勁復蘇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跌落本身對于供求平衡的促進,2015年內大宗商品市場或許迎來溫和回升轉機,價格將在超跌后觸底回升,比如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重新回到80美元/桶。不過,目前尚沒有看到原油止跌的因素。
由于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存在、世界石油巨頭與主產區低價傾銷、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因素影響,一段時期內油價仍難樂觀。但是,我國定向刺激逐步顯效,改革助力經濟增長,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跌落最終引發需求增加并抑制供應,市場行情或許回升。
劉心田表示,2015年大宗商品市場的走勢可能會較為“糾結”。一方面經歷大跌后的市場,部分商品逐漸顯示出投資的價值,“超跌”的品種已經透支2015年的跌幅。但另一方面,國際油價的暴跌對包括煤炭等在內的周邊大宗商品將形成新一輪的“逼宮”。不過,有觀點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深幅跌落,在抑制產能釋放的同時提高了貨幣購買力,刺激需求相應增加。原油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跌落,相當于一次新的貨幣量化寬松,有利于全球經濟的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