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過去幾年一樣,2015年的中國經濟仍然存在不小不確定性。在新的一年,有五大變數尤其值得關注。
第一,經濟突變式惡化
我國GDP增長已經從2010年的10.4%一路下滑到了去年3季度的7.3%。在增長持續減速的過程中,經濟基本面卻好像沒有全面惡化,就業市場還保持著穩定。這很容易讓人覺得經濟增速再低一點也沒什么關系。不過,在看似平穩的表象之下,宏觀經濟面臨的潛在壓力已經暗流涌動。根據制造業PMI的“雇員”分項指數來看,企業用工意愿已經連續數年收縮。而去年銀行壞賬率的快速上升也表明,實體經濟的惡化已開始侵蝕金融的穩定。經濟增長的下滑不會一直都是緩坡,中間還會有突變點。當經濟面臨的壓力超出企業的承受能力,又或者經濟預期大幅惡化,將會導致經濟格局在短期內驟然失穩,進入“硬著陸”狀態。從去年的經濟狀況來看,這個突變點已經距離不遠。考慮到今年經濟的增速可能相對去年進一步放緩,經濟突變式惡化的風險不可低估。
第二,貨幣政策操作
從2013年6月錢荒至今,國內貨幣政策就像是在變戲法,讓人委實難測。貨幣政策在2014年實施了定向寬松,試圖精準調控貨幣流向。但卻因為政策導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錯配,因而阻塞了流動性從銀行間市場向實體經濟的傳導。于是,實體經濟“融資難”與金融市場“不差錢”同時產生。既放大了經濟下滑的壓力,也催生了金融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風險。由于目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然沉重,相信貨幣政策在2015年仍會以寬松基調為主。不過,寬松會以何種方式進行卻存在不小變數。如果近期刺激信貸增長的寬松方式成為趨勢,將有望將積壓在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疏導至實體經濟,在起到穩增長功能的同時,為金融市場降溫。反之,如果定向寬松基調延續,那么金融資產泡沫化傾向還會加劇。
第三,房地產復蘇強度
很明顯,要穩增長,必須要穩住地產投資。這是近幾個月地產調控政策持續放松的原因。在政策回暖的帶動下,地產銷售已經表現出了明顯的復蘇勢頭。但另一方面,地產投資的到位資金情況仍然很差,地產投資在融資瓶頸約束下仍處在下滑通道。這樣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是否能夠有效的刺激對地產行業的信貸,放松地產投資的資金瓶頸,是決定地產復蘇強度的關鍵變量。考慮到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地產行業雖然復蘇的大方向沒有問題,但強度和速度有不小變數。
第四,地方政府融資體制改革
2014年國務院43號文明確要求“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其對應的融資需求由財政、專項債券、以及PPP等方式來滿足。但是,這一改革究竟多大程度上能夠達到分清政府和企業的責任,消除金融市場中的隱性擔保的目標,關鍵在于預算財政赤字是否能大幅放大,從而為非正規地方政府融資正規化留出空間。考慮到近年來財政政策的風格,今年財政赤字規模估計不會放大太多(不超過2萬億元)。這意味著在堵地方政府融資“后門”的時候,財政這一“正門”開得可能會不夠大。這樣一來,要么地方政府融資受限導致基建投資減速,進而經濟下沉,要么促使地方政府用更偏的“后門”來尋求融資。無論哪種情況發生,經濟運行的風險都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