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纜行業常年都在反思一個問題,就是本土電纜行業的“大而不強”,電纜生產利潤低下到底是什么造成的。當然,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比如同質化產品嚴重,入行門檻低,研發成本投入低,低價競爭激烈,行業監管力度不夠等等。但是這些答案都是正確答案,但又并非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連鎖性的,是彼此互聯的,是彼此促進(當然是惡性的促進)的。
不過,阻礙中國本土電纜行業發展的,恰恰是我們的一些電纜生產企業,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微型的、不具備生產資質和生產能力的電纜生產企業。正是因為他們,才攪亂了電線電纜市場,才起到了壞的帶頭作用,才讓國內電線電纜行業惡意競爭變得如此之劇。
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電線電纜企業多達七千家,但竟有超過40%的企業遭遇過低于成本價中標、同行惡意壓價競標等不良競爭的經歷,并對此深惡痛絕。而低價競標似乎已成為中國電線電纜招標習以為常的潛規則,不管是大型電線電纜企業還是小型的電線電纜企業,都為了順利獲得訂單而競相壓價。并且壓價的幅度之大令人汗顏,有的超過價格的一倍還要高。
一旦低價競爭,如何獲利?通常的方法是使用劣質的、廉價的原材料進行制造,有的還在電線電纜制造過程中摻雜其他更廉價的材料。也有的生產廠家通過私自修改制造工藝,以更低的成本進行生產制造。有的甚至更加惡劣地通過降低電纜截面、線纜長度等方式節約成本,以達到獲得利潤的目的。
如此一來,獲利的目的盡管達到了,但是帶來的卻是嚴重的質量隱患、安全隱患。當然,除了這些,不規范招標中還存在其他違法手段,比如一些不具有競標資格的作坊型企業也通過關系參與競標。當中不乏摻雜腐敗因素,比如有的招標企業只關心通過收取競標費以牟取私利,對于參與競標的企業資質根本不核查,造成招標過程中許多小鬼混雜其間。此外,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更是給符合競標條件的企業帶來諸多限制。
而電線電纜行業造假售假現象屢禁不止,在利益的驅使下,有的廠家仿冒其他廠家的產品,仿造甚至是假冒名牌。由于假冒偽劣產品制假成本與違法成本很低,造成假冒偽劣一直難以從根本上掃除。甚至曾一度擴大到連一些正規的廠家經銷商也打起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歪念頭,并且令消費者防不勝防的是,他們竟然能夠開具真品牌的發票!而這些假冒產品往往流入房地產建筑和市政領域,給住戶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顯然,這樣的摻假造假行為,不但危害了被仿企業的利潤,更是對被仿企業的聲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往往一個企業被假冒的次數多了,這個企業的信譽度也隨之徹底消失,真的也被當成假的。因此,對于造假行為,知名電線電纜制造企業往往恨之入骨,工商和質檢部門同樣常常進行突擊抽查,可是摻假造假、仿冒名牌等問題在全國許多地方依然層出不窮。
而對于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它正是阻礙本土電纜行業“做大做強”的元兇。正是因為這些電纜生產廠家的利欲熏心,才不但導致自身的自毀前程,也牽連整個電線電纜行業,阻礙電線電纜行業的發展。而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發現,驅使這些電纜廠家冒險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一是利益驅動,二是當地政府的“保護”。地方保護主義一味地追求GDP,默許甚至是放任某些當地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生產假冒偽劣產品,這種行為實屬不應該。到今天,我們看到一些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盡管瀕臨倒閉,甚至已經倒閉被貼上了封條,但當地政府依然對其采取保護主義,目的是什么?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
在本土電線電纜發展的未來階段,日子可能還會繼續苦上一段時間,原因在于本土電纜生產企業還沒能找到真正的生存之道、發展之道。比如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依然成為制約電纜生產企業的主要難題,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人才的流失和收編同樣是電纜生產企業核心競爭力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因。
原材料成本的不斷上升,造成許多電線電纜生產企業面臨勉強維持和倒閉的嚴重威脅。據悉,中國的原材料特別是銅材料和鋁材料,占據電線電纜生產總成本的80%左右。而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的著名企業中,他們通過技術自主創新和對新材料的積極研發,有效地降低了原材料在電線電纜生產總成本中所占比例。有數據顯示,歐洲原材料只占生產總成本的60%左右,而美國占到69%,日本占到73%,遠遠低于中國的80%。隨著人力成本一天天增加,如此一來,中國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生產成本必然比歐、美、日的成本要高,最后的利潤遠比這些國家的企業要低。
由于電纜企業的待遇偏低,難以留住青年技術人員,目前行業主力研發人員年齡段在50-60歲,行業內青黃不交現象嚴重。中國在部分品種電纜的制造上與國外有著明顯的差距,一旦研發人員斷層,則將對電纜業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因此一覽電纜英才網招聘專家建議,企業應大力實施人才興企戰略,堅持高層次引才、高起點育才、高效率用才,大力培養技術帶頭人、研發骨干和一線生產骨干。
總而言之,國內電線電纜行業的“大而不強”事出有因,且并非是單方面原因,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最讓筆者痛心的是,一些本土電纜企業因利欲熏心而胡作非為,從而自毀前程也阻礙了本土電纜行業的發展。由此看,并購需要提速,只有通過兼并重組、優勝劣汰,才能讓本土電纜行業規范化、科學化、正規化、強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