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報道,昨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會議認為,在繼續抓好中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的同時,集中力量有序推進一批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特別是在中西部嚴重缺水地區建設一批重大調水和飲水安全工程、大型水庫和節水灌溉骨干渠網,十分緊迫和必要。
172項重點水利工程
此次常務會議確定,按照統籌謀劃、突出重點的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納入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將實現新增年供水能力800億立方米和農業節水能力260億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積7800多萬畝,使我國骨干水利設施體系顯著加強。
一要推進重大農業節水工程,突出抓好重點灌區節水改造和嚴重缺水、生態脆弱地區及糧食主產區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二要加快實施重大引調水工程,強化節水優先、環保治污、提效控需,統籌做好調出調入區域、重要經濟區和城市群用水保障。三要建設重點水源工程,增強城鄉供水和應急能力。四要實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綜合考慮防洪、供水、航運、生態保護等要求,提高抵御洪澇災害能力。五要開展大型灌區建設工程。堅持高標準規劃,在東北平原、長江上中游等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地區新建節水型、生態型灌區。
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改革創新、加強協調,加快前期工作和審批進度。建立政府和市場有機結合的機制,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工程建設和管理。管好用好建設資金,確保工程質量,強化建后使用和管護。要統籌使用稅費、價格等改革措施促進節水增效,加強終端配套設施建設,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使重大水利工程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后盾。
水利工程應引入民資
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于法穩表示,國務院會議提出加強水利建設這一議題,并非“空穴來風”。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增加到4576億元,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發揮好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
加強水利建設不僅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對于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改革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14年國家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擬安排中央預算內水利投資700 多億元,支持引水調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節水灌溉等重點項目。各地要加強中小型水利項目建設,解決好用水“最后一公里”問題。
于法穩表示,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水利改革發展,當年7月召開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水利事業日益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投入到水利建設的資金逐年增加。
按照水利部的規劃,10年之內,全社會投入到水利建設的資金將達4萬億,也就是說,每年投入的資金平均在4000億左右。
“每年4000億資金包括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土地出讓收益的10%、社會資金等。”于法穩表示,2011年一號文件出來的時候,大家認為土地出讓收益用于水利建設是含金量最大的政策,但從實際效果來看,由于近幾年來房地產事業沒有以前紅火,政府的土地出讓收益日益萎縮,加上東中西部之間的地區經濟差異較大,雖然政府出臺了中央和省級統籌的后續辦法,但實際上短板最大的中西部地區所得的水利建設資金仍然較少,仍需要中央政府投入較大的資金。
于法穩稱,政府對水利建設全部包干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因此需要根據不同項目特點進行區別化的投資政策,對于一些盈利效果好的城市供水、節水等水利工程就可以引入民間資本,這樣可以減輕政府的壓力。這也符合“讓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執政思路。
在今年年初的水利部廳局長會議上,水利部長陳雷作報告提到今后水利工作的重點,其中首要任務就是要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作用。在強化政府責任、堅持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基礎上,劃清政府和市場在涉水事務中的邊界,使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