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道,裝備制造業被稱為“工業的心臟”,代表著一個地區的工業發展水平。山東的裝備制造業規模位居全國前三位,正經歷著從中低端到高端,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華麗轉身。
日前,一款新型智能倉儲系統在青島軟控膠州實驗基地調試成功。上千條輪胎從分揀到出庫,只需要十幾分鐘。
青島軟控配料事業部研發中心杜曉泰表示,只需要輕輕地按動一個按鈕,機器人就可以自動找到倉位號,并進行輪胎的提取、運輸、產分以及質檢,實現整個過程的無人化。
流通的智能化縮短了運輸時間,生產的智能化提高了產品精度。在中科昊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程序編寫,設備具備了更多的柔性,模具體積大到二三十米,小到頭發絲的二十分之一都可以生產。
青島中科昊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沈偉華說道,智能化,是從自動化上更進一步,通過一些程序的寫入,實現一個設備的自動的判斷,使設備加工的質量和效率能更上一個臺階。
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金字塔塔尖,智能裝備制造以高效、柔性、綠色、服務等特點,為產能過剩的傳統裝備制造業提供了轉型的方向,我國未來的市場預計將達上萬億元。
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張道峰介紹說,如果再不進行技術改造,有很多的企業和行業面臨著被淘汰的狀況。他們跟西安交大、機械科學研究院簽署一些具體的框架合作協議,探討一些新的產品,提升企業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高檔數控機床技術落后一直是我國智能裝備領域的一大短板。威海華東重工通過引進創新,在重型、超重型數控機床領域打破了多項國外壟斷。
威海華東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國輝說,通過合作創新,自主研發,價格能下降一般,生產周期能縮短一半。
一些中小企業也從智能化生產中受益。青島張氏機械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生產高檔活塞桿的民營企業,在國內同類企業紛紛倒閉的情況下,他們卻逆勢上揚,產量占據全球的20%.這就得益于他們對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
青島張氏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茂銀表示,有了這個軟件,他們的人員減少了一半,產能翻了三番。
記者張聰說道,在智能化的發展潮流面前,沒有企業能夠置身事外。是否能夠順應這種潮流,提高自身的裝備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決定著一個企業甚至是行業的未來。
智能制造裝備,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裝備,它是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主要包括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