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末,工信部下達了“十二五”期間工業領域19個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其中,鋼鐵行業的具體目標任務為淘汰煉鐵落后產能4800萬噸,煉鋼4800萬噸。但根據中鋼協今年1月份發布的數據,去年全國新增粗鋼產能約為4500萬噸,僅一年新增產能就接近整個“十二五”期間淘汰總量。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也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為了擴產,鋼企往往一邊拆掉400立方米以下高爐,另一邊卻建起更大高爐。此前,一份調研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鋼鐵產量為8.63億噸,2012年約為9億噸左右,主要是這一年新增高爐就多達39座。
李新創表示,按裝備能力“一刀切”的現行產業政策存在著一定不足,表現為淘汰落后裝備紅線不斷抬高,企業為符合政策要求大幅擴大裝備能力,形成新的產能,造成惡性循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雖然抑制產能是行業共識,但從近兩年的實際情況看,通過行政手段減產只能適得其反,迫使市場采取“非常手段”應對。行業亟需轉變管理方式,確立符合市場規則的限制粗鋼產能新標準。
李新創提出,遵循主題功能區規劃,嚴格能源環保標準和總量限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并配套一系列財稅政策,是破解當前淘汰落后產能困境的重要途徑。他建議把反映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狀況、反映能源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程度、反映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情況的指標納入指標體系,逐步實施綠色GDP考核制度,使地方政府及鋼鐵企業在發展中承擔生態環境成本,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