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太原市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254.56億元,占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32.5%,分別超過煤炭和鋼鐵兩大傳統產業的22.8%和18.1%,一舉取代兩位傳統的“大哥”而成為太原工業的新“老大”。2013年第一季度,這種令人振奮的結構調整勢頭持續向好。
長期以來,太原以煤、焦、鐵為主體的高能耗、資源型產業結構,導致經濟外部成本巨大、抗風險能力弱,嚴重制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破解這一難題,市委市政府堅持“吐故納新”,以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雙新”為抓手,大刀闊斧調結構、促轉型,局面一新。
“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經濟結構。”市委書記陳川感觸良深。去年,太原市從投資結構入手,出臺了《工業振興行動方案》,明確規定市縣兩級財政要拿出10億元,扶持新興產業項目。
同時,太原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采取一事一表、調度例會等具體舉措,并推行“一線工作法”,及時協調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目前,三一集團三一工業城、羅克佳華物聯網應用產業園等一批新興產業集群破土動工;富士康年產2200萬臺智能手機、太重高速列車輪軸國產化等一批新興產業項目紛紛落地開花,新興產業集聚效應已顯規模。
“騰籠換鳥”力促傳統產業新型化、園區化。近兩年來,全市關停搬遷污染企業近百家,涉及化工、建材、焦化、洗煤等傳統行業,力度空前。目前,以獅頭水泥、太化、煤化等為代表的一批傳統企業實施搬遷改造;太原煤氣化集團龍泉煤電化循環經濟園區、古交煤焦化循環經濟園區等一批新型化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