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鋼在澳大利亞投資鐵礦遭遇基礎設施難以到位而產生了巨額虧損;中鋁投資非洲杜芒鐵礦遭遇政變險些血本無歸;海城西洋集團2.4億元投資朝鮮礦山更是遭到被沒收的噩運。中國海外礦產投資的屢屢受挫,使得人們也為武鋼海外投資的愿景實現而感到擔憂。
武鋼海外礦產資源總監劉翔告訴記者,在武鋼拓展海外礦產之初,對于風險的憂慮其實也不比現在少。早在2005年,武鋼就已經開始著意布局開拓海外礦產資源,但卻遲遲沒有實質上的行動。
“武鋼在開拓海外礦產方面是謹小慎微的,幾乎用了3年的時間在觀察和調研。看著別人栽跟頭,武鋼長了教訓。”
劉翔告訴記者,武鋼選取了以投資建設入股為主,購買股票參股為輔的投資模式,既節約了成本,同時又把自己同資源所在國和企業的利益牢牢地綁在了一起,從而規避了風險。
以武鋼在非洲利比里亞中利聯邦州鐵礦石項目為例。2005年,剛剛結束內戰的利比里亞急于恢復經濟。內戰中,被德國企業拋棄的40億噸儲量的邦州鐵礦成為亟待開發的對象。2006年,利比里亞與中國政府達成合作開發該鐵礦山協議,并由中非基金負責實施。然而,中非基金并沒有實際開發能力,項目一拖3年,中利雙方都急于找到開發企業。
“40億噸的儲量,平均35.16%的品位以及德國企業原先進行的基建開發,這對武鋼來講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德國人甚至連職工的足球場都修好了。”
但長達7年的內戰,令利比里亞滿目瘡痍,道路、港口、設備已被炸爛,這些都可能成為致命的投資陷阱。2010年,當武鋼從中非基金取得該項目的控股權后,如何化解風險是最先考慮的問題。
在長達近3年的恢復性建設期間,武鋼的投入是巨大的,僅從國內運送設備,一臺中型起重機的運費就達5萬元。
武鋼建工集團建設分公司副經理胡匯文回憶當年的情景時說,這些設備里有70噸的吊機,盡管在國內排不上名,但已經是利比里亞最大的設備了。設備運抵利比里亞首都時,全城市民幾乎傾巢出動,就如同觀看盛大的花車游行。
武鋼不僅要修復被毀壞的礦山,還有為當地修建公路、學校、醫院、發電站等基礎和市政設施,當時修建的35公里雙向2車道柏油公路已經成為利比里亞全國最好的公路。
武鋼在當地招募了大量工人。中國人的施工隊伍和當地工人的比例是1:2。利比里亞職工的人數目前已經超過了200人,占到了當地居民的1/10。他們的工資是人均4美元/天。
而當地的公務員一個月的收入也只有70美元。不僅如此,武鋼還為當地職工家屬負擔醫療費用,建設人均40平方米的住房,孩子上學全免費。
目前,中利聯邦州鐵礦項目的收入幾乎占到整個利比里亞GDP的一半,和利比里亞的經濟發展形成了唇齒相依的關系。
除非洲外,目前武鋼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的項目也進展順利。最新消息是,目前武鋼已與加拿大鐵路局、七星港碼頭港務局等相關單位就配套設施的完善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