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催生整個行業變化,以創新為主導,以品質內涵式增長為目標的主流企業,會引領這一變化向著優化、升級的方向穩步突破。面對機遇和競爭的雙重考驗,徐工重型搶抓住地區結構性變化,在戰略布局上實現第二次國際化騰飛,在產品和技術布局上快速搶占超大噸位至高點,全面踐行五大“深度融合”,充分展現后發優勢,促進起重機行業走向結構優化升級。
創新與應用設計實現深度融合
2012年9月,世界最大噸位的3600噸履帶式起重機在中國徐州成功下線。她誕生的意義不在于成就了一個民族產業對“世界最大”的追求,而在于,“世界最大”與實際應用的融合。這是我國在超大型移動式起重機自主創新上,首次實現與中國石化(600028,股吧)這樣大型央企用戶的深度融合通過結合實際應用工況展開創新設計,填補了中國大型裝備制造業在這一領域的空白。成為中國移動式起重機產業走向理性,進入優化升級發展通道的標志。
起重機產品與重點工程實現深度融合
2011年6月,徐工2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首輪應用滿分交卷;2012年6月8日,徐工2000噸履帶吊廣州石化工程滿負荷吊裝顯神力;2012年,8月1日,泉州煉油項目徐工2000噸履帶起重機挑大梁……此外,800噸在青島、鶴壁、大同連續作戰,經歷風電、化工項目工程的多重考驗,500噸已成為常規產品,至今已在河北、山西、天津、福建等十五個省份,風電、石化、港口、橋梁、鐵路、大型結構件等10多個行業工程中完成了共計百余項重點工程。數不勝數的大型工程實際應用證明了國產設備的高可靠性和成熟度,更代表了中國大型移動式起重機與重點工程實現深度融合的進程正在中國快速進行。
不同國家、地區客戶需求的深度融合
6月20日這一天,徐工首次大批量出口了百噸級以上的起重機130臺。600噸以上的履帶起重機也走出了國門,以徐工為首的中國制造在國際起重機市場,中低端的形象發生了質的改變,中國研制的更高技術含量的百噸級起重機也獲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
表象背后體現的是一方面中國企業與國際同行企業合資、在歐美設立研究中心、在新興國家投資建廠的國際化步伐加快。另一方面,聚焦不同國家、不同使用習慣的沙漠型、油田型、高原型專用型起重機產品陸續問世。該項融合將極大地促進中國起重機行業在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基礎上融合國內外優勢,實現行業結構優化升級。
硬實力與軟實力的深度融合
9月12日徐州,全國第二屆吊裝技能競賽,吸引了各地選手。尤為值得欣慰的是,相當多民營企業也派員參加了比賽。徐工意識到,全面打造中國起重機硬實力的同時,更要站在產業發展戰略的高度構架人機關系,承擔起“造好設備,造優秀人才”的責任,幫助操機手提升技能水平。
2009年開始,徐工與六大行業協會聯手,啟動了全國吊裝技能競賽。2012年,徐工與中國建筑(601668,股吧)業協會建設分會聯合推出了《大型設備吊裝工程實用手冊》。2012年徐工起重機操機手培訓基地已建設和啟用15個。
產業發展與企業公民責任的深度融合
起重機行業還承擔著一項特殊而且重要的使命,它是建設和改變世界的力量,同時也承擔著企業公民肩上的責任。無論汶川、玉樹還是云南,以及影響到社會正常運行的大小事故,到處可以看到起重機快速施救的場景。一個個在起重機企業關注下的希望小學,公益、援助等項目,也在建立并發展壯大。
一個產業的興盛不僅僅在于其間的幾個企業做到多么強大,而在于以徐工為首的整個群體在面對社會責任時,不約而同所做出的“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選擇,產業發展與企業公民責任的深度融合必將有力的推動行業走向結構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