洶涌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面前,得益于腳踏實地的實體經濟,泉州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書寫令人贊嘆的佳績。而同樣的因素,也造福和助力泉州港口逆勢而上,1—7月,全市港口共完成貨物吞吐量5952.2萬噸,同比增長8.47%,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泉州灣
鞏固發展集裝箱龍頭地位
置身石湖作業區,你能清晰感受到泉州現代化港口發展的有力脈搏:這里,1320米的泊位岸線上,11臺龐大身軀的橋吊,就像巨人一樣守望大海,它們中有6臺還是一次能裝卸兩個集裝箱的雙吊機,設備水準處于全省領先水平;而在港后的堆場上,輪胎式的龍門吊忙碌擎臂,“堆5過6”的能力同樣處于集裝箱作業的先進行列。
“前7月,泉州灣港區共完成貨物吞吐量2541.10萬噸,占泉州港全港貨物吞吐量的42.69%。特別是集裝箱,96.17萬標箱的全港總量中,泉州灣港區就有76.03萬標箱,占了79.06%,中心港區的地位十分明顯。”市港口管理局局長蔣少懷告訴記者。
盡管如此,泉州灣沒有止步不前。“立足鞏固集裝箱龍頭地位,石湖作業區正在加快推進5#、6#泊位及其配套堆場的審批建設工作。”泉州太平洋(601099,股吧)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躍進介紹說,石湖作業區1#至4#泊位,設計能力100萬標箱,2011年實際作業量卻超過了120萬標箱,已經超負荷運轉。隨著項目報批手續順利推進,5#、6#兩個10萬噸級深水泊位有望于年底開工。兩三年后,這兩個深水泊位的竣工投用,將為石湖作業區一舉增加80萬標箱的集裝箱吞吐能力。
“實體經濟是港口發展的堅強支撐,而港口同時又推動了實體經濟進一步向前。”記者了解到,今年,就在國內外許多港口吞吐量應聲而落時,石湖作業區有信心保持4個百分點以上的穩定增幅,并在多方開拓糧食、煤炭等新業務。而在港口作業區外,集疏運拖車從五六年前的570輛,增長到現在的1544輛;所在地蚶江村,從房子租不出去,到如今租金比石獅市區還要高一倍,也無不從側面反映出產業、港口聯動造就的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