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周刊》5日發表題為《中國出口機器走向高端》的文章稱,“中國制造”這個詞讓人想起便宜的鞋子、塑料玩具和在富士康巨大的工廠里裝配的電子產品。中國在輕工業和電子裝配的基礎上建立了強大的出口行業,過去30年的年增速達到17%,但這種情況正迅速轉變。
文章稱,勞動力成本上升(2005年以來每年增長15%)以及貨幣升值,正給中國的廉價制造模式帶來新的壓力,導致紡織、鞋類和服裝工廠關閉或遷移到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國。
根據設在倫敦的船運服務公司克拉克森船務公司的數據,中國制造的船只在全球市場占主導地位,去年市場份額達到41%,遠遠超過韓國和日本。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聯合機構國際貿易中心的數據也顯示,中國在鐵路機車和貨車、機械和工業鍋爐方面的全球市場份額也明顯提高。
決策者已經把工業升級作為國家的優先事宜。設備制造、造船和汽車等行業今年將得到政府25億美元的資金以改進技術和產品質量。國內和國外的合并和并購也受到鼓勵。
設在北京的龍洲經訊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重工業——其中機械占了約2/3——占中國出口的比例已經從2001年的29%上升到去年的38.7%,超過了輕工業和電子。該公司研究主管安德魯·巴特森說:“他們正制造技術更高的、可以賺更多錢的不同的產品。”他估計,到2020年,新行業可以幫助中國將其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額從目前的10%提高到15%。
報道稱,在仍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的歐洲奮力應對其債務危機之時,中國的機械制造商正以印度、南美和中東為目標。香港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的經濟學家高路易說,去年,歐洲、美國和日本占中國總出口額的48%,低于2003年的56.1%,而發展中國家占了多數。
雖然中國的新制造商尚未在發達市場競爭,但它們已經在南美和俄羅斯等地向卡特彼勒公司、西門子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和其他老牌設備生產商發起挑戰。中國的建筑機械工業將很快超越日本和德國,成為該行業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國。
在美國和歐洲贏得市場份額可能需要很多年,部分原因是對中國產品質量的擔心。三一稱,它去年花了2.4億美元對工廠進行升級,包括配備焊接機器人。隨著三一在海外的擴張,它打算提高產品的質量,以達到它最新收購的普茨邁斯特機械公司的產品質量。普茨邁斯特將與其中國母公司共享工程技術和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