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馬鋼集團總經理蘇鑒鋼預計,2012年鋼鐵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將繼續,鋼廠將從過去的生產商向服務商轉變,涉及物流、貿易、加工配送,要把產業鏈延伸到最終用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對于2012年的形勢,持類似觀點的不止馬鋼集團一家。參會的河北鋼鐵集團、江蘇沙鋼、山東鋼鐵集團等鋼廠均表示出下一步將布局物流或轉型發展。論壇上,業界探討更多的是“如何打造出根據國家政策發展需求的鋼鐵物流產業鏈,從而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
由于原材料不斷上漲等原因,2011年國內鋼鐵企業瀕臨全面虧損。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僅實現利潤875.3億元,同比下滑4.51%,銷售利潤率更是低至2.42%,同比下降0.59個百分點,鋼鐵業已進入微利時代。
為尋找新的贏利點,已有鋼鐵企業開始進入離鋼鐵行業比較接近的汽車零部件行業。濟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向東認為,“目前鋼企應進行‘商業模式的建設’,即打造上游到下游一整條完整的產業鏈,這樣既能保證原材料,又能保證銷售。”除了商業模式的轉型,蘇鑒鋼表示應從過去的制造商轉型為服務商。
隨著鋼鐵行業的持續低迷,鋼廠開始將目光投向了鋼鐵物流方面的潛力。今年1月,河北鋼鐵集團宣布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向物流業投資86億元;2011年,江蘇沙鋼宣布計劃斥資300億元籌建玖隆物流園,拓展下游加工業和物流領域。王向東也表示,濟鋼和萊鋼歷時兩年多的重組,就是要在鋼鐵行業這一輪大調整中,發展“集群式產業鏈”,在加工、配送、資金運作在內的各個方面真正成體系。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指出,目前鋼廠都在提高鋼材的直銷比例,已經從過去的40%提高到了去年的70%,這使得很多鋼貿中間商逐漸失去生存空間。未來鋼鐵銷售代理企業將重新洗牌,而一些像中鐵物資、五礦等大型流通企業則利用資金和網絡優勢,正在向上下游延伸,并與鋼鐵企業戰略合作,獲得了更多的市場空間。他表示“未來物流業的發展前景看好,但在此過程中,需警惕部分地區借建設物流園區之機出現‘圈地’現象。”他表示,真正的物流園區,應該有良好的產業支撐、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合適的分布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