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徐工重型大噸位起重機產業基地已經建設完畢。誰又能想到,這個占地100畝、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巨無霸項目,是在原來的一片煤礦塌陷地上建成的。當時,為了盡快讓這塊煤礦塌陷地變身“工業磁石”,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黃山鎮硬是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搬走了矸石山,填平了張莊河,保證了徐重項目的順利實施。
其實,不僅徐工重型項目用的是煤礦塌陷地,中能硅業、協鑫硅料、協鑫藍寶石、星豐金屬、恒久集團等諸多京杭運河以南的大項目所在地,都曾是煤礦塌陷區域。開發煤礦塌陷地,使我市走出了一條建設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大黃山鎮內共集中了大小9座煤礦,經過幾十年的采掘,全鎮共形成了1.29萬畝煤礦塌陷地。
在向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邁進的征途中,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把開發利用采煤塌陷區,作為挖掘土地資源潛力的破題之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整治工礦廢棄地和采煤塌陷區、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工業集聚區的建議,并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投入數億元資金,完成了土地補償、居民拆遷安置、塌陷斷裂帶綠化、道路建設、平整土地等工作,為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即便是從煤礦塌陷地上獲得的土地,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企業也注重集約用地。中能硅業通過實施四期工程,共投入145億元,每畝投資達1115萬元,企業的單位土地投資強度達到國家規定的6.2倍,單位產值、利潤在全市名列前茅,其中單位面積的多晶硅產能更是世界一流。而在當下到處圈地擴張的環境下,徐工重型卻在創造“土地集約化”的極致運營模式:單位面積產出已連續第四年位居國際同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