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萬智能裝備專項資金花落中平能化
7000萬元,河南省目前承擔國家單一科研攻關專項獲得補助資金額最大的項目,花落中平能化集團。
該項目總投資2.37億元,其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補助7000萬元。這是河南獲得國家補助資金額最大的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而在這7000萬元專項資金中,制造商中平能化機械制造公司1400萬元,示范用戶5600萬元。
據了解,所謂煤炭綜采智能化項目,即要實現綜采工作面機電裝備,比如采煤機、刮板輸送機和液壓支架的自動化、信息化和集成化,使綜采工作面自動化和“少人化”,通過遠程監控與調度的數字化平臺等,對工作面進行“遙測、遙控、遙調、遙視、遙信”等,從而實現對綜采工作面設備運行狀態遠程動態監測、故障預測預報及設備遠程同步自動與協同控制。也就是說,該項目將為煤礦的安全、高產和高效提供技術保障。
“河南屬于煤炭生產大省,去年煤炭產量兩億多噸,而且,與煤炭行業相關的機械等產業也有相當規模,若該智能裝備項目成功并推廣,意義絕不僅限于中平能化集團本身。”一位業內人士認為。
實際上,在省內煤炭機械制造企業中,中平能化機械制造公司的位次相對于已經上市的鄭煤機(28.61,1.38,5.07%)、林州重機(12.53,0.21,1.70%),并不突出,而所以能獲國家專項資金補助,使該項目位列國家智能制造裝備重大專項,既關乎其集團公司煤炭背景,更與其對行業智能化方向的洞悉與重視有關。
“由成套化、專業化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是公司的既定方向,并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技術儲備,去年8月29日接到市發改委轉發的關于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的通知后,立即組織上報,經過多輪競選,終于在十幾家企業中勝出。”中平能化宣傳科一位人士介紹。而為確保該項目順利實施,中平能化集團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目前,煤炭綜采智能化項目已進入具體方案的設計論證階段。
“我們注意到了這件事,能有這么大補助,可能與它所處的煤炭行業較大有關系,公司也一直在加強以信息化手段升級產品,包括申報國家的科研項目,但獲得的資金有限,主要還是公司自身研發投入,比如將銷售收入的5%用于研發,吸引高端人才,今后這方面肯定會予以更大的關注。”省內一裝備制造企業人士說。
不難看出,此事在省內企業中的影響正持續“發酵”中。
裝備豫企發力智能化
中平能化煤炭綜采智能化項目獲7000萬元補助,所透露的無疑是智能制造裝備日漸獲國家和企業重視的信號。
河南省工信廳裝備處一位人士告訴記者,裝備制造業振興國家早已提出,去年5月“十二五”規劃進一步將高端裝備制造業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中,智能制造裝備又是高端裝備制造業五大方向之一。
“隨著國家布局,從去年開始,市場對高端裝備制造業普遍關注,像航空裝備、衛星及其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市場熱點不斷,唯獨對智能裝備認識尚未到位,實際上,它將在未來5到10年有高速成長。”一位分析師認為。
其實,所謂智能制造裝備,是指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屬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產物,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據河南省工信廳裝備處一位人士介紹,目前智能制造裝備領域主要有智能儀表裝備、智能專用裝備等四大類,其中,智能專用裝備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機械、高效農業機械、智能印刷機械、自動化紡織機械、環保機械、煤炭機械、冶金機械等。
正因轉型需求、國家鼓勵,國內企業紛紛加大了在智能制造裝備領域的投入,河南企業也不例外。
而且,對于多數裝備制造企業而言,由于社會信息化技術水平日新月異,產品轉向智能化也比較容易。
“河南很多裝備制造企業都有涉足智能產品設計制造。”河南省工信廳裝備處一位人士說。
在河南省,政府重點培育的裝備制造企業有50家,涵蓋礦山機械、農機、高壓開關、石化機械、精密機床等多個領域,具相當產業規模。
而據記者調查采訪,在智能裝備上下工夫的河南企業確實不少。比如,在數控機床領域,安陽鑫盛是規模居第五位的數控機床企業,鄭煤機、平煤機、林州重機等均為其客戶。
安陽鑫盛董秘凡治軍告訴記者,在高檔數控機床領域國家也有科技重大專項,鑫盛機床積極承擔了11項,其中主導的6項,參與的5項,獲相關補貼3200萬元,如今公司技術水平已國內領先。
在智能電網相關產品領域,省內平高集團等則擁有較大優勢。同樣,在起重機行業,位于長垣的衛華集團也時有發力,為核工業集團研制的全智能起重機等,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在傳統的農機具行業,許昌豪豐機械公司近年通過建設農機領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開發出了智能免耕施肥覆蓋旋播機,市場銷售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