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為了減少對三大礦山巨頭的依賴,中國自南非、伊朗等國家進口鐵礦石的比例逐漸增多,但對于希望開拓更多進口礦石渠道的鋼廠和貿易商來說,也承受著不同礦石進口商的信譽風險。
商務部昨天發布的一份公告就提示了上述風險。公告稱,近日收到多次國內企業投訴,稱從伊朗企業進口鐵礦石時遭遇詐騙,伊方企業通過以次充好、收款后拒不發貨或是僅發部分貨物等方式嚴重損害國內企業利益,涉及金額較大,甚至有國內客商來伊協商時遭遇人身威脅和暴力攻擊。
因此,商務部提醒企業提高警惕,自伊方進口鐵礦石時謹慎選擇合作伙伴,并通過信用證結算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對此,國內一家鋼廠負責進口礦石的內部人士就對記者指出,目前,伊朗已經成為我國進口礦石的第五大來源國,今年前10月自伊朗進口的礦石達1432萬噸,僅次于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和南非。不過,與巴西和澳大利亞的優質礦石相比,來自印度、伊朗等國家的礦石進口的確會有實際質量與合同不相符的風險,公司也只能盡量尋求與大型成熟的礦石生產商和出口商合作。
而另一家進口礦石的貿易商也告訴記者,為了避免相關信譽風險,公司除了與大型貿易商合作,對于一些中小貿易商,就要求在信用證開出之前要求對方通過銀行保函等保證金形式以避免質量和發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朗等國家礦石出口質量和信譽遭質疑的同時,我國礦石第三大進口國印度也在減少礦石的出口,這可能將加劇進口礦石國的集中。近日就有外媒報道,印度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印度國營礦山公司(NMDC)主席RanaSom表示,印度將緩慢退出世界鐵礦石市場,可能在最少5年內停止向中國出口鐵礦石。
對此,有業內人士稱,印度礦石未來停供的可能性較小,但由于印度經濟增長速度加快,鋼鐵產量逐步在增加,本國的鐵礦石需求量也在增加,因此印度礦石出口逐步減少肯定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