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礦企采取變通方法,以短期協議礦形式出現,但短期協議礦存在著高風險。經驗證明,在協議價低于市場價時,礦企有減少供應的可能,而當市場價低于協議價時,鋼企又有減少采購的動機。無論季度礦、月度礦都存在著違約風險,而且違約是雙向的,礦企、鋼企都存在這種可能。
另一面,進口礦現貨化對鋼廠不利。協議礦對鋼廠比較重要,通過穩定交易,可以獲取部分價格折扣,同時穩定原料,企業可以放心排產,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目前鐵礦石價格下滑,鋼企采用現貨定價比較有利。但長遠看,現貨礦將加重企業的原料采購任務,礦價大漲大跌均對鋼鐵企業的穩定生產形成影響。
還有,我們要參考日本鋼廠的選擇。10月25日,日本鋼鐵制造商JFE控股和住友金屬工業表示,盡管現貨市場價格驟降,但不會取消10~12月鐵礦石合約。
日本鐵鋼連盟會長林田英治表示:“在市況不佳時就解除合約并轉向現貨購買,這有悖我們的信條。我們認為,原材料成本仍應維持穩定。”
礦企、鋼廠單獨議價供貨比例會上升
盡管采用季度礦交易對鋼廠、礦企都有益處,但事實是進口礦石交易正在趨向現貨。
鐵礦石市場劇烈波動,供求關系變化,市場沒有達到新的平衡,沒有一個讓雙方都安心接受的交易制度。定價現貨化加速除供求劇烈變動外,還導致鋼廠、礦企之間的信任度低,使得交易秩序難以維持。
鐵礦石協議交易其實是一種長期供貨合同,需要供求雙方開動智慧,設計出雙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制度。目前,礦企主動探索新的方式,淡水河谷提出了交易后退補差價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
但同樣,這種交易方式對鋼廠、礦企均有一定挑戰,需要一些條件。
首先,退補差價是建立在穩定的上下游交易關系的基礎之上;其次,考驗雙方的商業誠信。大宗交易占用大筆資金對于資金充沛的企業而言,壓下三個月時間的差額貨款尚不成問題,但對于中小客戶特別資金普遍緊張環境,確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另外,這種交易制度本身有一定風險,現在,淡水河谷提出礦企占優的事后補差,若出現相反情況,即協議價大幅低于市場價,處于鋼廠和貿易商的占優形勢,淡水河谷公司面對金融危機后新開發的中小客戶是否會放心推廣這種制度是個問題。
近幾年我國進口礦市場向現貨方向發展。但長期看,礦企、鋼廠之間簽訂的長期合同仍將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從傳統的季度礦等形式轉變為礦企、鋼廠間的相互尋找合適生意伙伴、簽訂一對一的長期供貨協議形式。
建議鋼廠要積極參與礦石定價協商,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制度,從而穩定鐵礦石市場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