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從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到再創新的發展歷程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技術和質量的提升,2000年前后實施的國際化配套更促進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自主創新,獲得了市場認可。但是,面對國際化的競爭,要想成為工程機械制造強國,則顯得競爭手段不強,自主創新理念不夠深入。具體體現則為產品研發、技術水平、企業管理水平與國際主流企業的差距。
除了主機產品研發水平的欠缺外,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發展更成為嚴重制約行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瓶頸。目前,工程機械一般配套件生產供應充足,完全能夠滿足主機廠供應量的需求,且還有出口,2008年出口量達到42.82億美元,平均每噸價格2 834美元,基本上是原材料與勞動力出口,生產能力遠大于需求。但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關鍵配套部件主要依靠進口,平均每噸價格超過8萬美元。例如傳動部件、控制元件、柴油發動機及關鍵液壓件嚴重緊缺,能力過剩和結構性短缺反差強烈,從而影響著中國工程機械向高端技術產品的發展。
再加之,現今,我國是工程機械生產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例如,輪式裝載機、叉車、挖掘機、塔式起重機等產品生產企業均多達70多家。但是,大部分企業沒有研發平臺,僅靠模仿或通過中介渠道廉價獲取產品技術資料,這就使得企業運作成本以及進入市場的成本降低,從而造成了低水平、同質化且無序的競爭狀態,阻礙了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主流新設備的技術研發與管理的完善是行業應該攻克的重點,但同時,二手設備交易體系的規范,高效、低耗等安全產品的研發也是行業應注意的問題。
目前,我國工程機械正在運行使用的設備約350萬臺,每年消耗燃油約6 500萬t。部分運行設備陳舊落后、能耗高、排放超標、液壓油跑冒滴漏、安全無保證,在交易過程中相互坑蒙拐騙、偷漏稅現象時有發生。由于國產二手設備市場秩序混亂,促使了進口二手設備市場加速發展,中國成為了國際二手機市場的集散地。例如,二手挖掘機2009年進口2萬多臺,2010年上升至3.2萬多臺。這樣不僅擾亂了中國的市場環境,更違背了國家節能減排方針的貫徹,是亟待治理的問題。
最后,《規劃》指出,行業應加緊標準化工作的制訂。標準化工作是行業進行技術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的一把利劍,衡量行業技術與法規標準制修訂水平,就是看是促進了行業技術進步,還是保護了落后。改革開放以來,原有標準化工作體制一直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是標準化具體技術內容及條款已過時;二是標準化管理和支承體系與改革脫節,過去行業標準大部分是在專業研究院具體歸口負責,改革以后這些研究院所都進入企業或公司化管理,經費來源受阻;三是原有標準水平不利于行業創新和技術進步的發展。所以,抓緊制訂適應市場經濟的標準體系是“十二五”期間行業在規范市場方面應作的努力。
專家解讀
王建宇:過去我們發展是重主機、輕配套,這是我們行業歷史發展的一個過程。因為沒有市場,我們的產品肯定是發展不起來。但是,由于配套件核心技術的欠缺,行業發展已經受到嚴重制約,針對發展當中的這些關鍵的瓶頸,一些硬骨頭,可能要進一步下功夫、下力量解決了。
蘇子孟:自主創新理念和能力有待加強。主要是自主創新的理念不夠深入,自主創新的能力不足。具體體現到產品、技術和企業管理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這里面大型骨干企業做得比較好。但是,從整個行業來說,還是存在著差距。
蘇子孟:行業原有的標準化工作體系已不再適應市場經濟運行法規的要求。而且,原有標準化管理和執行體系與改革脫節,行業標準大部分是完全在專業研究院所制定出來的,沒有接受足夠的實踐檢驗。制定一個標準必須得3/4以上的委員認可才行。
王金星:為了市場,企業可能會采取多種方式。有些企業,特別是本土企業,近年來為了占據市場份額,采取了一些過于寬松的商務政策,甚至有企業的應收帳款占到了營業額的一半以上。這樣的話,對他自身的未來發展也有很大影響。行業協會必須協同所有企業進行自律,維護好現有的商業環境,使所有企業在一定規則下有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