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對外并購已交割90億美元,僅其中三個項目就達到62億美元。其中,中化收購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在巴西海上石油項目的40%股份,項目投資額達30.7億美元;中國藍星集團收購挪威從事硅材料業務的埃肯公司100%股份,項目投資額達19.5億美元;中國華能集團和廣東粵電集團共同收購美國全球電力公司50%的股份,項目投資額為12億美元。
但我們要承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水平確實有待提高。例如,我國對外投資合作企業的跨國經營水平總體不高,國際化經驗不足,風險防范意識不強,缺乏國際經營的復合型人才。與歐美大型跨國企業相比,我國“走出去”的企業大多仍處于中低端行業,多數是傳統的承建商,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主營業務不突出,缺乏核心競爭力。
此外,我國“走出去”的企業面臨的境外安全風險越來越大。比如,今年3月,日本地震引發巨大海嘯,我國在日2名研修生在海嘯中遇難,數人受傷,大批人員被迫回國。6月,我國在老撾投資建設的水電站項目遭到特大山洪襲擊,造成4人受傷,1人失蹤。
王勝文說,政府部門要著力完善政策支撐體系。目前,商務部正在研究制定既符合全球跨國投資規律、又適應我國企業“走出去”需要的綜合性政策支撐體系。其中,鑒于我國 “走出去”企業面臨的境外安全風險越來越大,加強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是重中之重。
我石油公司在非洲開采總量只是西方公司的零頭
長期以來,西方經常出現指責中國在非洲進行資源掠奪的聲音,認為中國對外投資的目的就是獲取能源、資源和技術,不關注東道國經濟長遠發展。沈丹陽認為,事實勝于雄辯。“與西方一些大的石油公司相比,中石油(9.73,-0.08,-0.82%)、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在非洲的開采量加起來也只是人家的一個零頭。從近幾年的數據看,出口到中國的石油只占非洲石油出口總量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石油出口到了歐洲和美國。”沈丹陽說。
非洲需要更多的資源開發。“我們希望非洲能夠成為一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就像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過去20年中所經歷的一樣。” 聯合國(微博)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坎德赫·尤姆凱拉在“2011國際投資論壇”上說,非洲愿意成為技術革命的重要參與者,希望從中國的創新中學習,跟中國結成伙伴關系。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說:“我訪問贊比亞時了解到,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一些國家的企業因國際資源價格過低而放棄了當地兩家銅礦的生產,只有一家中國有色金屬企業堅持生產。這家中國企業還在當地收購了一家醫院,專門為礦上的工人看病,同時積極發展副業,解決礦工家屬就業。我相信,這不是唯一這樣做的中國企業。”
陳德銘表示,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在早期工業化過程中,都會經歷從礦產資源開發起步的階段,非洲國家也不例外。但在這一過程中,要非常注重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中國企業前去投資也要注意這一點。此外,企業還要考慮如何把非洲的資源更多變成產品,為非洲增加更多就業、創造更多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