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委、省政府始終著力推進和加強質量工作。特別是《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意見》的全面實施,國家質檢總局與陜西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展質量興省活動,努力促進陜西西部強省建設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對促進陜西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數據顯示,2010年陜西經濟總量躍上萬億元臺階,跨越式發展勢頭強勁。“十一五”期間,該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9%,在全國的位次不斷前移。5年新增石油產能1000萬噸、煤炭產能1億噸,能源化工產業總產值已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6.8%,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從691億元躍升到2607億元。工業效益也創歷史最好水平,2010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42.32,同比提高58.91個百分點。
效益的增長靠質量。近年監督抽查結果顯示,陜西28大類525種食品抽查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2010年達到97.3%;工業產品抽查合格率一直保持在86%以上,2010年達到88%,農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8.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質量興省的主體是企業,企業的發展在于質量,標準、計量是確保質量的根基。作為質量興省的牽頭單位,陜西省質監局始終把著力提升標準化水平、做強計量基礎工作,作為夯實質量根基的重要抓手。
該局鼓勵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制定,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目前該省共有19個單位承擔全國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秘書處,位列全國第四。截至2010年年底,陜西企業共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1項(占全國的14.3%),國家標準288項,行業標準200項,共發布省級地方標準843項。產品采標和標準備案工作不斷完善。全省企業產品標準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技術標準700項,企業標準備案5854項。
該局夯實計量基礎,確保量值傳遞準確。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共依法設置法定計量檢定機構95個,省級授權法定計量檢定機構31個。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012項,其中陜西省最高社會公用計量標準82項,省級次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16項,基本滿足和覆蓋了陜西量值傳遞工作的需要。
與此同時,該局加大質量管理隊伍建設,組建質量管理團隊。以注冊質量工程師和注冊設備監理師為例,陜西累計2389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占全國質量工程師總人數的2.53%,位列全國第14位。這些人才資源分布在陜西各行各業,成為加強企業質量管理,推動陜西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的重要力量。
由于質量基礎工作的全面加強,一批骨干企業質量管理再上水平。企業認證證書已延伸到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更為廣泛的領域。截至2010年年底,該省各類有效認證證書共6403張。
制造業質量競爭實力得到持續增強。以裝備制造業為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新產品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秦川機床工具集團、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6個單位的16項課題,獲得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2009年度立項,占年度總課題數的8.25%,共獲得中央財政經費投入14809萬元,占中央財政經費投入總額的9.12%。法士特集團企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該省1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中,裝備制造業占到10個;陜西27個中國名牌產品中,裝備制造業占13個。2009年,裝備制造業列入陜西新產品開發計劃項目312項,比上年多65項,占該省新產品開發項目總數的43%。《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