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劣質鐵爐,讓貴州畢節的農戶對當地一項“民心工程”充滿復雜感情:政府補貼220元、自己花90元買回家的防氟鐵爐,爐火不熱,做一頓飯要花兩個多小時;煙管密閉不嚴,含氟量很高的煙氣排不出去,最后只好棄之不用。
貴州煤炭含氟量高,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病流行,僅畢節地區就有80%以上人口深受其害。2005年以來,中央和貴州省財政投入2.1億多元推廣防氟爐。然而,這項本是為農戶健康著想的“民心工程”,卻由于“統一招標采購”的產品質量低劣而失去功效。廣大農戶折騰一場不說,自掏腰包的90元也就此打了水漂。難怪有人直言:這種工程不搞也罷。
是什么讓一款關系廣大農戶健康的產品成了昂貴的“廢品”?
原因并不復雜。群眾反映,由縣、市政府一手包辦的招標采購,竟然連“樣品”也不要求提供,而且“違標串標的事有的是”。在相關部門“為民做主”的思維下,作為“受益主體”的農民始終被排除在外,不僅對產品的設計、質量沒有發言權,甚至“發現爐灶質量差、價格高,也沒有辦法,因為不買指定產品,就拿不到政府補貼”。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去年貴州省改統一招標分配為貨幣直接補貼、農戶自行采購之后,畢節市今年依然實行已經明令禁止的招投標。貴州省衛生廳的調查,揭開了當地如此“熱心”的秘密:統一招標采購過程中不公開,不透明,出現了腐敗問題。只有將采購的權力牢牢抓在手里,那些存心漁利者才會有利可圖。
這讓人想起不久前一些地方的農民工培訓造假案件。農民工免費培訓,本來是一項民心工程,在這些地方卻成了培訓學校和官員謀取私利的“斂財工程”。近年來,一些“工程”之所以讓人鬧心、傷心,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部分人將其視為一塊可隨意啃噬的肥肉,黑心撈錢。
民心工程,是反映民心、體現民意、為民謀利的工程,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具有廣泛的社會效應。一項民心工程,只有搞好了,為老百姓解決了實實在在的困難,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反之,如果徒有其名,甚至被一些人用來謀取私利,成為“貪心工程”、“傷心工程”,結果只能是擾民、傷民,滋生不滿。
建好民心工程,時刻不能忘記利民、為民的原則立場。只有真正從老百姓的需要出發,征求公眾意見,甚至必要時通過聽證,并經過人大討論、審議;只有從立項、設計、招投標到采購、施工等各個環節,對工程進行監督、監理和審計;只有將“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評判標準,民心工程才會真正落到實處,也才能真正贏得民心。